第103章 授官(1 / 2)

隨著越來越多的官員加入到讚成的行列,大宗伯南豐猶豫了。

他並不希望邊子白在衛國有太大的影響力,如果是享譽列國的話,別說邊子白仇人遍布朝堂了,就算是把太子訓得罪慘了,等到衛公姬頹百年之後,太子訓即位,估計也不會將邊子白怎麼樣。

“臣,臣……”南豐的開口的話幾次被‘臣附議’打斷,聲音不由的高亢起來。

群臣吃驚的看向大宗伯南豐。在矚目之下,南豐咳嗽了兩聲,掩飾道:“君上,邊子白才學驚豔,但是臣有一事擔憂,還請陛下明示。”

“愛卿暢言!”衛公愣了愣,一開始以為南豐要堅決反對他的任命。戰國時期,士大夫和國君共同治理國家,沿於春秋時期的製度。但是隨著被滅掉的諸侯國越來越多,剩下的諸侯國的國力、疆域、人口都到達了巔峰,戰爭的規模也越來越大,不經意之間,國君的權力就蓋過了士大夫,成為了徹頭徹尾的王霸時代。

好在姬頹所處的時代還是士大夫和君主共治的時代。

每一個卿的意見都很重要,如果姬頹忽視南豐的疑議,他將受到詬病。

南豐清了清嗓子,看向了中大夫木璃,後者也是心急火燎的想要開口,可他的身份還不足以讓百官關注,“君上,內史已經有人了,中大夫木璃擔任內史近五年,兢兢業業,恪盡職守,無大錯卻失官,此事不妥。”

“還有嗎?一並說出來。”衛公渾濁的眼神盯著南豐,還真別說,沒有駭人的野獸般的凶殘,卻也一樣能夠震懾人心。

南豐忙推脫自己的幹係,表示自己隻是打抱不平,“臣無私,僅是為中大夫木璃不平!”

“木璃。”衛公有點猶豫,手指不由得摸索著麵前書案上的簡牘,所有所思道:“國相,中大夫木璃評語如何?”

這話真是打臉了。

內史,一般來說是中大夫的官職,副職是小史。另外還有下大夫兩人作為屬官。太史也算內史的管轄部門。主要的職責是幫助國君處理內政,屬官中包括外史和禦史(並非宋以後的禦史,屬於清流高官。而是類似於書記官一類的官員),類似於國君的秘書一類的官職,一般來說,內史和國君的關係會很親密。

內史雖說官職不高,但位卑權重。可姬頹似乎對木璃並不是太清楚。

引申出來的意思就是,衛公姬頹不信任大夫木璃。這一個舉動,就讓木璃麵紅耳赤,這個時代的官員都是要臉的人。當官的官員大部分都謹守底線,不逾越。可作為國君的秘書,不被國君信任,這足以讓木璃成為衛國官場的笑柄。

“君上,臣自從出任內史以來,不敢怠慢片刻。雖無寸功,卻無大過……”木璃出奇的憤怒,手臂用力的擺動之中,衣袂如同一團旋風一樣舞動。

可衛公哪裏會因為木璃的憤怒而在意,他更在意的是有人似乎開始對他的江山有所窺視。就算是這個人是他的兒子,也不行。粗暴地將手中的簡牘仍在了書案上,就這麼一下子,就將中大夫木璃給鎮住了。

自從他擔任內史之後,很少會被衛公接見。一般的政令都會出自執政府,或者司徒府。

別看內史的官衙是在宮廷之中,但木璃很少來宮廷辦公。主要是衛公根本就不召見他,久而久之,他在宮廷之內就成了擺設。但是衛公畢竟年老,木璃也要為將來做打算,與南氏的合作正是基於這種形勢之下。

木璃甚至忘記了衛公姬頹是通過政變獲得的政權,這根本就不是一個和善的老頭子,而是一頭假寐的獅王。

在衛公的一聲冷哼之下,木璃徹底感受到了那股陰冷的驚悸,忍不住打了個寒顫,“木璃,聽說你有一個兒子在戚邑?”

“犬子木鐸,數年前擔任戚邑城大夫。”木璃俯首在地,可冷汗忍不住的往外冒。他舉薦了潘毅,而南豐舉薦了他的兒子。雖說潘毅的官職很低,但是帝丘郡丞的職務很重要。尤其是在帝丘沒有設立大夫的時期,潘毅等於就是帝丘大夫。隻不過他缺乏都城大夫該有的品級和家族底蘊罷了。

官官私相授受,本來就是官場的潛規則,放不倒明麵上,隻不過朝臣底下知道就可以了。尤其是在主君控製欲很強的時期,更會讓他成為國君的眼中釘肉中刺,不拔不快。

衛公心硬如鐵,根本就不去看木璃,反而看向了子思。後者心領神會,兩個人搭檔了幾十年,這點默契還是有的,“評語中上,可選擇晉升或外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