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接頭(1 / 2)

在林子最現眼的一棵大樹上掛上一隻鹿角,這就是上軍派人的信號。但是應龍不知道上軍來的人是否在林子裏,是偶然之下的誤打誤撞,還是真的將主在召喚他們?

功成名就,哪一樣不需要付出?不需要冒險?

別以為刀營成立了,將主邊子白也通過死纏爛打,求著大司徒子南靳給他們招來了軍職的敕封。刀營人雖然少,但是就其職務來說,這支軍隊幾乎和師一個級別。一旦以後擴建,應龍將一躍成為衛國軍隊裏中上級軍官中的一員。

但有一個前提,刀營必須要立功。立大功。要不然這一切,都是水中花鏡中月。如果刀營在戰爭中沒有立功,甚至毫無表現,灰溜溜的等到戰爭結束。或許對應龍和他的兄弟們來說,刀營將不複存在,他們好不容易等到了改變命運和階級的機會,也會因為大人物們對刀營的失望,而被裁撤也就順理成章。最終,刀營數百人落下一個白忙一場的結局。別看刀營都是遊俠,但是普通的百姓農夫真成不了遊俠。

因為身為遊俠,有一個基本的條件,會武。窮文富武,這雖然是明清時期的流行語。在先秦時期,知識的積累遠要比練武打熬身體更加苛刻。畢竟書就是極其珍貴的資源,有錢也買不到的大有人在。就像是公孫鞅,他想要研讀《法經》,這部魏國民臣李悝所寫的法家名著。但即便他是王詡的弟子,在內史府當官,也無法在魏國之外獲得觀看這部書的機會。想要看《法經》隻能去求魏侯,或者魏國身份最高的幾個人,別無他路。

相比之下,練武隻要有錢,屬於基本條件已經完全具備。餘下的隻有苦練。

所以刀營之中有一個算一個,最起碼的出身也是家庭殷實人家,要不然也支撐不起一個子弟的練武消耗。還有就是落魄的貴族,尤其是武士家族。他們對於恢複家族的榮譽和重新進入士大夫階層的衝勁,是普通人難以想象的執拗。

要是機會允許的話,應龍真相甩開邊子白派來的軍隊,帶著刀營在陶丘幹一場大買賣。

可是刀營就三百人。

就算是陶丘守備軍人數已經不多了,但也有一千多趙軍。比軍陣廝殺,刀營絕對不是趙軍的對手。單挑的話,趙人也不見得會犯傻。無奈之下,愁的應龍都想在陶丘放一把火之後離開了。

可惜,放過容易,如何脫逃才是難點。

因為刀營沒有戰馬,他們在陶丘裝扮的身份是趙國征服從巨野征召的民夫。巨野原先沒有城邑,因為土地肥美才有大批移民來到了這裏。可以說巨野是一個移民為主的地方。這個身份對應龍隱藏在陶丘很有幫助。一群民夫擁有馬匹也不像話。但是陶丘擁有騎兵,兩百人上下。萬一要是被追上,步卒對騎兵,在小規模作戰中絕對處於絕對的劣勢。

思來想去,應龍隻能幹瞪眼,心裏火燎一般的鬧心,卻無能力為的無力感。

現在好了,將主終於想起他們了,刀營建功立業的機會來了。

為了防止是巧合,應龍派了個親信帶著兩個好兄弟進入林子,千叮嚀萬囑咐,讓讓他們不要暴露目標,而應龍等人在身後跟著,以防萬一。畢竟龍角見不著,鹿角真的很常見。戰國末期,華夏的人口才五千萬。分散在中原以及華北,華南,西南,西北,江淮這些聚集區域,三四百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上,才這麼點人,自然環境絕對好到發指。

甚至這個時代還有犀牛出沒,數量也不少。

“角融,你帶著人小心一點,不要暴露自己。記住,遇到任何人都不要說自己是刀營的人,暴露了你們幾個,在陶丘的兩百多兄弟就要遭殃了。”應龍小心囑咐道。

角融大手一揮,大包大攬道:“兄長放心,你瞧好吧!小弟看著憨了點,但不傻!”

平日裏一直去向人解釋,自己不是傻子的人,多半也不是什麼聰明人。

角融鬼鬼祟祟的靠近了林子邊上,伸長了脖子,仿佛背著一件馬甲的那位大爺要進食似的,崛起嘴巴,從那狹小的嘴唇空間裏冒出一串叫喚:“布穀,布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