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漂泊的閑情女子(3 / 3)

她給我的信裏老是說太空虛憂鬱。“為什麼感情變得更加脆弱,自尊也變得細若遊絲,不堪一擊。金澤這個小鎮真安靜,現在我給你寫信,耳邊響著各種小蟲兒的嗚叫聲,除此之外,再沒有什麼可聽的,有時太安靜了也很恐怖的,不是嗎?我一生中從來沒有經曆過真正的‘安靜’。這裏的秋天很短,冬天就到了,想到冬天那白雪,那陰天……”

在陌生的城市裏,格外需要朋友,尋找友情。初到日本,急忙去拜訪了幾個國內的老友,本來是為了驅趕寂寞,渴望見麵如兒時那麼放鬆,無話不談,傾訴的欲望是那麼強烈,可是真的見麵後,發現大家多年不見,童真氣都在歲月的磨難中退色了,該講的話都深深地埋在了心 裏,臉上露著幸福的笑容,心裏依然寂寞。

閑雲野鶴,是一種詩化的境界,心靈澹如秋水,才擔當得起一個 “閑”字。太多的閑,沒有帶來清靜的“逸”,心裏反而生出了“閑 愁”那種東兩。“擁有”太多,也是一種迷失。

“手卷拋書午夢長”,看書使人愉快些,也能讓長長的孤寂流逝得 更快些。她將大量的時間泡在圖書館,夜晚卻要長久失眠。

在那個文化環境中,她見到了形形色色的家庭婦女,不同的生活方 式,都讓她沉思,也逼迫她思考了許多問題,走出角色轉換的誤區,盡 快適應新的生活。為什麼我不能讓視野放開些?張大發現的雙眼,豐富 單調的生活,學會做個好主婦的藝術,創造新的生活?

她試著向鄰居學習,買了鋤草劑,將自己家的小院子的雜草收拾幹 淨,又到附近的花店,買了青菜、土豆和黃豆的種子,照著書本學習種 植蔬菜,再買來肥料追加到土壤中,澆水、鋤草,很快便看見播種的土 地鑽出了幼苗,她高興極了,蹲在那裏她看著小青苗,對著它自言自語 說了很多……沒過多久,自家生產的蔬菜,出現在主婦的食譜和餐桌 上,仔細觀察,自然還會發現,增加的還有主婦豐盈的心靈、燦爛的 笑容。

偶然的機會,她遇到了兩個女大學生,自稱是基督徒,自願從繁華 的東京來到了北陸地的小城市“傳教”。現代人的傳教已經是如同普及 衛生知識一般的自然,她們到社區,挨家拜訪,邀請所有有興趣的人到 教會聽課,來去自由。在中國的傳統教育下她此前對基督教知識知之甚 少,好奇心趨使她當了名叫今井女孩的“學生”,每周一次,學習 聖經。

她說在理性上明白自己不會成為教徒,然而,宗教使得人寧靜。肅 穆安詳的氣氛提升人們心中的善良與美好,使渴望自由的靈魂在一瞬 間得到安慰與撫摸,回到天然與本真。走出教堂,她再抬頭看天地、大海,看看平凡的生活,胸襟為之一振,平添了許多喜悅和寬朗。可以說更真誠更有深度地感受到一種“天地頌讚”的真諦。宗教讓她更多地了解人間社會和精神世界的豐富性。至少,可以說是一種治療,塵沙一淨,豁然了悟的輕鬆。更多的是感謝自己遇到了善良純潔的朋友,服務他人,給人友誼,引導她在最寂寞的時候,學會選擇智慧的行動。

教會的女孩送給她一句聖經上的話:“引向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導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她至今似乎還沒有領悟明白,但是,溫暖而靈性的眼睛在她的眼前閃爍。

以後的日子,她成了“網上主婦”,日出日落,將繁忙的家務打理清楚,便坐在電腦前,喝一杯咖啡,與天南地北的朋友在虛擬世界中“談天說地”,自由翱翔,釋放自我,在電腦網絡“孤獨地狂歡”。她還經常把自己的感受、日記記錄下來,發“伊妹兒”給我。她說:“著實沒有想到主婦還可以這樣當,如此充實,如此自我,如此舒緩,如此有滋有味。”不久,她那許多有著點點滴滴真切感受的文章,便出現在了國內的各種刊物與報紙上。

在這個狂奔的人間,閑情逸致是一種奢侈品。讓你總有心情去感傷,去感動,對人間的苦樂而言,你就是幸福的仙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