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債”是人們對企業之間超過托收承付期或約定付款期應當付而未付的拖欠貨款的俗稱。現今,“三角債”帶來的後果是相當嚴重的。本節我們就一起來看三角債中存在什麼隱患。
20世紀90年代初,三角債突然成為中國、俄羅斯、東歐諸國經濟發展中的一個障礙。在中國,“三角債”其實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就開始形成,1985年中央政府開始抽緊銀根後,企業賬戶上“應收而未收款”與“應付而未付款”的額度就大幅度上升。到1991-1992年間,“三角債”的規模曾發展到占銀行信貸總額三分之一的地步。
“三角債”帶來的後果是相當嚴重的:由於拖欠,大多數的國營企業、鄉鎮企業、私營企業都麵臨收不到毛收入的問題,致使經濟效益好的企業因缺乏資金而難以擴展生產;巨額未清償的債務拖款使企業不能進一步向銀行申請貸款,或難以申請到信貸;越來越多的企業會陷入債務死扣之中:每一個企業既不願意償債,它的債權也無法得到清償。
此外,“三角債”還會造成經濟信息的混亂:由於拖欠,流動資金更顯不足,在短期信用拆借市場與投資市場上,資金價格則易受黑市操縱;由於經濟效益好的企業也麵臨被拖欠的問題,其利潤也就難以實現。結果,本來比較清晰的效益好的企業與效益差的企業之間的界限就會變得模糊不清,就整個經濟而言,會反映為虧損麵進一步擴大。令人奇怪的是,即使政府通過注入資金而幹預“三角債”,有時並不能使“三角債”縮小(比如1991年的中國),而有時卻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如1992年6月至12月的中國經濟)。
中國企業的大多數也已深深地陷於“三角債”的危機之中。80年代初期和中期,一些國有大企業的廠長經理們嘲笑鄉鎮企業家是“流氓企業家”,而鄉鎮企業也反譏國有大企業的廠長經理養尊處優,是“波斯貓”。在80年代後期,高層領導人呼籲“把鄉鎮企業的經營機製引入到國有企業中來”的時候,當國有企業、特別是國有大企業已被“三角債”搞得焦頭爛額的時候,民營中小企業的確風光了一段時間。但好景不長,“三角債”的困擾終於也降臨到民營企業的頭上。
中國民營企業如今也成為深陷債務危機的一員,這種現象的出現,透露出許多深層次的問題。具體如下:
首先,市場經濟中商品和貨幣兩者缺一不可,隻有商品的往來而沒有貨幣在其中,這種市場是不健全的,而依靠舉債度日或賴債發財的行為是犯罪,不是一個真正的民營企業家所為。
其次,“三角債”敗壞了商德。有過債務經驗的人都知道,整個市場的參與者充滿著欺詐和猜疑,做生意就像搞陰謀活動一樣。
再次,“三角債”敗壞了社會風氣,增加了社會不安定因素。一些民營企業老板不惜動用黑勢力收賬,非法綁架、拘押的事件常有發生。而在經營活動中,偽造假印章、假營業執照、假呈兌彙票等行為更是泛濫成災。一些老板惡意欠賬、最後一走了之的事件在中國各地也屢見不鮮。
最後,“三角債”渺視法紀。欠債要還本是天經地義,而一些老板總一副無賴相:要錢沒有,要命有一條;你逼急了,小心我用炸藥包炸你的房子,找殺手要你的命。就是對方告上了法庭,敗訴後也拒不履行法院判決。總之,債務問題已成為阻礙民營企業發展的一大因素。沒有正常的環境,任由惡濁之氣蔓延,誰都會成為犧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