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激發潛能的心理學,(1 / 3)

第八章激發潛能的心理學,

走向事上的巔峰第八章激發潛能的心理學,走向事上的巔峰積極地看待事物

心理學的研究已經證實,和一般人相比,那些具有積極觀念的人具有更良好的社會道德和更佳的社會適應能力,他們能更輕鬆地麵對壓力、逆境和損失,即使麵臨最不利的社會環境,他們也能應付自如。

積極心理學致力於人的積極品質,這既是對人性一種偉大的尊重和讚揚,同時在更大程度上也是對人類社會的一種理智理解。我們說,人身上一定存在著某種優勝於其他生命形式的源泉,這一源泉就是人外顯的或潛在的積極品質。正因為有這種能力,不僅使:得人類在激烈的生存鬥爭中保持著一種人的自尊,在與其他生命形式構成的社會係統中充當著主宰,而且也使人類社會在大多數情況下能以一種萬物共存的方式而不斷向前發展。而積極心理學正是對這一點進行深入研究。

積極一詞很容易令人產生誤解,其實積極的意義是相對的,它不是一個固定結果和最後結局,積極是一個行為過程,包括過程的體驗。

積極與個人處境有關,是指個人選擇一個最能適應的環境和發揮了最高潛能的行為,是一個人把所有力量都運用到了極限而問心無悔的人生態度。一個身患絕症的人和一個處於創作狀態的作家,雖然所麵臨的人生狀態如此不同,但在積極狀態上會是一樣的,他們都可能是積極的。隻不過前者是與疾病作鬥爭而感受到生命的勇氣,後者是陷入創作高峰體驗而感受到生命的激情。兩者之比,積極的量不同,但在質的規定上是一樣的。

積極隻能與消極相比,或者與心理不健康相比,而不能與另一個積極評價相比。積極是指主觀上的感受,包括一個人的認知、情緒和行為,積極隻能與自己的過去感受相比。我們不能比較兩個人的積極,科學家和下崗工人都有自己的積極,前者是實驗室中對科學的獻身,而後者可能體現在對小時工的敬業中。積極是一個帶有價值導向的概念,而不是一個科學的概念。某一文化進程中對於何謂積極品質會具有不同的看法。一個優秀的人在什麼方麵表現出色,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如過去,我們認為節約、貞潔、謙卑、沉默是積極的品質,而現代社會則更注重創新、自主、主動和外向。

積極也不總是指一個人征服外部世界,積極有為地把每一個事情都去辦好。神經症的人有時就過於要征服世界和追求完美了,他們的欲望超越了自身能力範圍,在需要和改造世界麵前過於有為,用主觀意願取代現實的客觀。比如,當一個強迫症的病人因為屢屢為是否關家中的煤氣而焦慮不安的時候,他覺得事事都是有為的,隻要把事情做到盡善盡美,就一定會萬無一失。可是,這種脫離現實的有為,恰恰可以理解為過分的欲望,是不合理的,它不是真正的積極,而是隻能導致矛盾和衝突的消極。真正的積極有時包括一種無為,一種麵對現實的客觀和如實接受,接受該接受的,做自己能做的,看上去很無奈,但它卻是最佳的積極,因為此時此景,沒有比這一行為更好的主動。那麼作為塑性極強的我們,怎樣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積極看待事物的能力呢?

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人為萬物之靈,這是因為人具有思維能力,即人所獨有的極其複雜、豐富的主觀內心世界,而它的核心就是人生觀和世界觀。如果有了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一個人就能對社會、對人生、對世界上的萬事萬物保持正確的認識,能采取適當的態度和行為反應,就能使人站得高,看得遠,做到冷靜而穩妥地處理各種問題。

其次,不要對自己過分苛求,應該把奮鬥目標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之內。盡量使自己有圓滿完成目標的可能。這樣,你的心情就會十分愉悅。

再次,學會自我調控情緒,排除不良情緒,讓自己在愉快的環境中度過每一天。

積極向上的情緒狀態,使人心情開朗,輕鬆穩定,精力充沛,對生活充滿熱情與信心。因此生活中應避免不良情緒的發展,遇到不好的事,要換個方法變個方式思考,你將大有收獲。

向朋友、親人傾訴,以疏散鬱悶情緒。自我放鬆,多參加休閑運動。積極參加集體活動,搞好人際關係,你會發覺你的每一天都是快樂的。

對世俗複雜環境能避開的就避開,不要輕信別人的胡言亂語,入要有自己的主見。你要有堅定的信念,隻有自己當機立斷,遠離小人,你的事業才會成功。相信自己的能力,一定能將工作做得更好。

我們更有必要認清自己的現狀,積極麵對人生中的各種不如意,任何一件事情的發生,都是我們人生中的插益,隻是這段插曲是淒涼還是悲慘,是高昂還是興奮。人的一輩子,有這些組成,才算是美好的人生。

生活中難免有讓人傷心的事,我們應當感謝生活中的痛心之事,是它們給了我們成長的勇氣,讓我們多了一份成熟,也讓我們更清晰認識了世界,包括外麵的客觀世界和自己內心的世界。隻有痛心之事的襯托,我們開心之事帶來的快樂,才會更為長久。

積極是心胸豁達的表現,積極是生理健康的目的,積極是人際交往的基礎,積極是工作順利的保證,積極是避免挫折的法寶,讓我們積極起來吧。為自己製定事業目標

在美國西點軍校的教材裏,有這樣的一個故事:

一支遠征軍正在穿過一片白茫茫的雪域,突然,一個士兵痛苦地捂住雙眼:“上帝啊!我什麼也看不見了!”沒過一會兒,患上這種怪病的士兵人數幾乎呈幾何級數增加。這件事在軍事界掀起了軒然大波,直到後來才真相大白——原來致使那麼多軍人失明的罪魁禍首居然是他們的眼睛,是他們的眼睛在不知疲倦地搜索世界,從一個落點到另一個落點。如果連續搜索世界而找不到任何一個落點,眼睛就會因過度緊張而導致失明。在白茫茫的一片雪域中,士兵的目光因找不到一個落點,找不到一個確定的目標,而導致眼睛失明,致使眼前一片黑暗。

一個人未來的一切都取決於他的人生目標。人生目標可以重塑一個人的性格,改變一個人的生活,也可以影響他的動機和行為方式,甚至決定命運。整個生活都是在人生目標的指引下進行的。如果思想蒼白、格調低下,生活質量也就趨於低劣;反之,生活則多姿多彩,盡享人生樂趣。

有目標的人是活得有意義的人,能看重人生本身並把握住過程的人是活得充實而真實的人。“沒白活一輩子的人”應該是目的和過程兩方麵都有質量的人。目的好說,誌存高遠,從懂事開始,人們就會得到理想的教育。然而許多人活了一輩子,到頭來,還沒有得到人生過程的樂趣,沒有享受人生,這是一種生命自覺與自省的缺乏。

如果你的理想和願望還不夠明確,不足以成為一個目標,那就這樣試一試:想象5年後的你。你可以自問:“我想受多高程度的教育?我想做什麼樣的工作?我期望過什麼樣的家庭生活?我喜歡住什麼樣的房子?我想賺多少錢?我想結交什麼樣的朋友……”

樹立目標的最大價值在於可以避免浪費時間,避免漫無目地瞎幹。而無論你采用什麼原則,一定要運用積極的人生觀才能實現你生命中的高尚目標。積極的人生觀是一種催化劑,使各種成功要素共同作用幫助你實現目標;而消極的人生觀也是一種催化劑,卻會造成罪惡、災難等一係列悲劇。

一個人在選定一個前進的目標時,困難肯定也會伴隨著你,但無論如何要堅定自己的目標,隻有堅定,才可能將困難一點點地甩在後麵,年輕的步伐才會邁得更快更輕鬆。

明確目標是成功之始,而一個積極向上的目標會使你變得強有力,會使你胸懷遠大的抱負;積極的目標在你失敗時會賦予你再去嚐試的勇氣,會使你不斷向前奮進;積極的目標會給你前進的動力,使你避免倒退,不再為過去擔憂;積極參與的目標會使你理想中的“我”與現實中的“我”統一,使你走上成功之路!

人的一生如航海的船兒,生活如那不會永遠風平浪靜的大海。

風雨兼行的人生旅程,需要堅定的目標。執著的奮進中勇敢地搏擊風雨。

生活的道路有平坦,有坎坷,亦有崎嶇的山路。海浪上空翱翔的海燕,就是生活中勇氣與堅強的使者。唯有那似海燕般的勇氣與毅力才能在海浪呼嘯中自由飛翔。

藍天中的海燕還是個有目標的精靈。明確目標,從這個島嶼飛向那個島嶼。飛行中的阻礙,練就了它那堅強的雙翅與超群的勇氣。唯有勇者才會乘風破浪,抵達目標。海上的水手,曆經了多少的驚險才會在暴風海浪中處事不驚,鎮靜地與暴風海嘯搏擊,贏得生命的時間和人生的價值。

目標就是做眼前要做的事,不要想結果,這樣的話就會覺得以後的路很漫長,不要想做什麼一下子就能成功,:這樣的話你會摔得很重的。隻想現在你該做什麼,都做了些什麼,還能做什麼。如果做一件事情到不能做了,就說明你進步了。那麼就會出現你下一個目標,把這件事情做完。人生就是在做完一件一件的事情中累積起來的,這樣一步一步遞進你會發現自己不知不覺地就成功了。

別想那麼多,最重要的是怎樣把一件事情做完、做好,追求就是你現在最需要實現的目標。人生沒有目標,就如那無人掌舵的船,隨時都可能觸礁而沉入海底,最終擱淺在荒蕪的沙灘上。

任何方向的風,都不會把沒有目標的船吹向目的地。假如你想讓你的人生是一個值得回首、激揚的歲月,那麼給自己一個目標吧。隻有給人生一個堅定的目標,我們才能在平淡中品味生活的幹醇,在歲月的長河中收獲成功的人生。把目標分解成小目標去完成

任何一個大的目標都可以分成許多小的目標來實現,即使你不能一下子達到最高目標,你隻要一步一步向前走,最終就能實現。因為每一個目標的實現都是為你下一個更大的目標做準備的。

沒有遠大目標的人注定不能成功,但是有了遠大的目標卻不善於將其細分化,這樣的人也很難獲得成功。

我們可以用金字塔和石頭之間的關係來說明目標細分的必要性:

金字塔如果拆開了,隻不過是一堆散亂的石頭;日子如果過得沒有目標,就隻是幾段散亂的歲月。但如果把一種努力凝聚到每一日,去實現一個夢想,散亂的日子就集成了生命的永恒。如果將創業目標比作金字塔的話,那麼到達終極目標的路程就是一個建造金字塔的艱難過程。巍峨雄偉的金字塔,人類智慧完美體現的偉大結晶,事實上也是從一塊石頭一塊石頭壘造出來的。這一塊塊的石頭就是一個個被細化了的目標,沒有它們,作為終極目標的金字塔就不可能豎立起來。

俞敏洪的父親是一個木匠,常幫別人建房子。每次建完房子,他都會把別人廢棄不要的碎磚爛瓦撿回來,或一塊二塊,或三塊五塊。有時候在路上走,看見路邊有磚頭或石塊,他也會順手撿起帶回家。久而久之,俞家的院子裏多出了一個亂七八糟的磚頭碎瓦堆。俞敏洪搞不清這一堆東西的用處,隻覺得本來就狹小的院子被父親弄得更加擁擠不堪。直到有一天,父親在院子一角的小空地上開始左右測量,開溝挖槽,和泥砌牆,用那堆亂磚左拚右湊,一間四四方方的小房子居然拔地而起,幹淨漂亮地和院子形成了一個和諧的整體。父親把本來養在露天到處亂跑的豬和羊趕進小房子,再把院子打掃幹淨,俞家就有了全村人都羨慕的院子和豬舍。

父親做的這一件事情給俞敏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深深地影響了俞敏洪後來做事的心態和態度。俞敏洪在日後談起這件事的時候說:

“從一塊磚頭到一堆磚頭,最後變成一間小房子,我父親向我闡釋了做成一件事情的全部奧秘。一塊磚沒有什麼用,一堆磚也沒有什麼用,如果你心中沒有一個造房子的夢想,擁有天下所有的磚頭也是一堆廢物;但如果隻有造房子的夢想,而沒有磚頭,夢想也沒法實現。當時我家窮得幾乎連吃飯都成問題,自然沒有錢去買磚,但我父親沒有放棄,日複一日撿磚頭碎瓦,終於有一天有了足夠的磚頭來造心中的房子。

“後來的日子裏,這件事情凝聚成的精神一直在激勵著我,也成了我做事的指導思想。在我做事的時候,我一般都會問自己兩個問題:一是做這件事情的目標是什麼,因為盲目做事情就像撿了一堆磚頭而不知道幹什麼一樣,會浪費自己的生命;二是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夠把這件事情做成,也就是需要撿多少磚頭才能把房子造好。之後就要有足夠的耐心,因為磚頭不是一天就能撿夠的。”

在古今中外,將大目標分成小目標而獲得成功的大有人在。比如,著名的國際馬拉鬆兩屆冠軍、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就是這樣一個人。

1984年在東京舉行的國際馬拉鬆比賽,之前默默無聞的山田本一獲得了該項賽事的冠軍,成為當時最受注目的“黑馬”。許多人都認為這是山田本一的運氣好,所以當山田本一回答記者說他是憑著智慧獲得了勝利時,大家都不以為然。然而,讓人們意想不到的是,在兩年後的意大利國際馬拉鬆比賽上,山田本一再次戰勝了眾多“重量級”選手,獲得了冠軍,並且再次以“我憑著智慧戰勝了對手”讓想找到答案的人們如墜雲裏霧中。直到10年後他出版了自傳,才將這一謎底公之於大眾,他說:“每次比賽前,我都要把比賽的線路仔細勘察清楚,並將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幢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終點。比賽過程中,我以最快的速度奮力向銀行衝去,因為它就是我的第一個目標,接著我以同樣的速度衝向紅房子,因為它是我的第二個目標……四十幾公裏的賽程,就這樣被我分成了幾個小目標,並一一攻破,全程就這樣輕鬆地跑下來了。”這一道理是山田本一慢慢琢磨出來的,剛開始的時候,他也和其他比賽選手一樣,將終點設為自己唯一的一個目標,結果他發現跑了十幾公裏就已經疲憊不堪了,他被前麵那遙遠的路程嚇倒了,而將目標細化,則大大地增加了他奔跑的動力。

目標是我們前進的動力,目標大,不易實現,容易讓人中途懈怠;目標小了,雖然實現容易了,可是卻容易讓人缺乏方向。將目標劃分成一個一個的小目標,恰到好處地解決了上述的矛盾之處,可以讓我們在實現大目標的征途中留下一個個征服小目標的裏程碑。每天都溫習自己的目標

有兩種人永遠無法超越別人:一種是隻做別人交代的工作,另一種是做不好別人交代的工作。哪一種隋況更令人喪氣,實在很難說。總之,他們會成為第一個被裁員的入,或是在同一個單調而卑微的工作崗位上耗費終生的精力的人。

無論從事何種工作,都要首先有一個工作目標,如果你並不想從工作中獲得什麼,那麼你隻能在漫長職業生涯的道路上無目的地漂流。隻有目標在前方召喚,才會有進取的動力。

在《愛麗斯漫遊奇境》中,小愛麗斯問小貓咪:“請你告訴我,

我應該走哪條路呢?”

貓咪說:“這在很大程度上看你要去什麼地方。”

“去哪我都無所謂。”愛麗斯說。

“那麼你走哪條路都可以。”貓咪回答道。

“這……那麼,隻要能到達某個地方就可以了。”愛麗斯補充

道。

“親愛的愛麗斯,隻要你一直走下去,肯定會到達那裏的。”

現實中,像愛麗斯那樣去哪裏都無所謂的員工大有人在。他們中標榜努力工作,勤奮學習,但卻從來沒有一個工作目標,更談不上職業規劃,他們機械地工作,這種工作狀態,是永遠無法達到最高效率的。可以毫不過分地說,個人的發展會因此走更多的彎路,從平凡到卓越的前提是確定工作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