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光朝的五位內閣大臣之中張慎言年齡最大,今年已是六十九歲的高齡,先後曆仕萬曆、天啟、崇禎三朝,資曆最老。
但因為張慎言性格剛直,眼裏揉不得沙子,所以與高弘圖、劉宗周二人也沒有太深的私交,二人自然不會因為他這個黃土埋到脖子的老頭得罪馬士英這個當朝首輔。
除了張慎言年屆七十之外,劉宗周也已經六十七歲,高弘圖六十二歲,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隻要明朝不亡,內閣將來必然是馬士英與史可法兩虎相爭。
雖然馬士英暫時得勢,擁立朱由菘有功,把史可法擠兌出了南京,但史可法畢竟比他年輕了十歲,今年不過才四十四歲,而且在崇禎朝官職也高於馬士英。
此番憑借著揚州大捷的功勞和年齡優勢,將來首輔之爭鹿死誰手難以預料,劉宗周、高弘圖二人自然也不會輕易得罪史可法,所以和稀泥才是最好的選擇。
“林鎮疆功勞前所未有,一切悉聽陛下決斷!”劉宗周躬身施禮。
高弘圖不甘落後:“林鎮疆立下驚天奇功,無論連升五級還是七級,都是理所應當,畢竟他現在的官職太低。”
雖然把史可法排擠出了朝廷中樞,但這個前南京兵部尚書餘威猶在,馬士英決不能再讓他多一個關係親密的正三品武官,否則將會對自己的首輔地位形成巨大的威脅。
馬士英目光轉動,計上心頭,手捧笏板道:“陛下,古人雲‘養將如養鷹,饑則噬主,飽則颺去。今日隻不過是暫時擊退多鐸,想要收複山河,將來有的是用人之時,陛下今日便將林鎮疆擢升為正三品,將來又該如何賞賜,才能讓他繼續為朝廷效力?”
朱由菘聞言為之一振,撫須道:“嗯……馬閣老言之有理,林鎮疆功勞固然夠大,但連升五級已是前所未有之事,豈可連升七級?”
張慎言微微頷首:“馬大人說的倒也有道理,那就按照陛下所言,將林鎮疆擢升五級,冊封一個正四品的總兵官頭銜吧?”
為了不得罪史可法,馬士英又道:“當此亂世,我大明朝總兵官實在太多,有一品的還有五品的,光冊封林鎮疆一個總兵職位不足以彰顯陛下的隆恩,臣以為應該再賞賜林鎮疆一個正四品的明威將軍頭銜。”
朱由菘痛快的點頭答應:“準奏!傳朕旨意,冊封林鎮疆為廣陵總兵,授明威將軍頭銜。”
四位內閣大臣一起躬身施禮:“謹遵聖諭!”
做完了決定後朱由菘感覺良好,掃了一眼腳下的四個臣子,顧盼自雄:“這樣一來,林鎮疆應該就是揚州城職位最高的武將了吧?”
張慎言冷聲道:“回陛下的話,正四品的總兵差得遠呢,揚州城現在職位最高的是原遼東總兵劉肇基,去年剛被陛下加授了左都督、太子少保銜,品級可是正一品。”
大明朝有個怪事,武將的品級一直很高,而且比較容易獲得,譬如袁崇煥、吳三桂等人都曾經登上了一品武官的高位。朱由菘登基後為了籠絡人心,更是對手握兵權的軍閥加官進爵,大肆封賞。
擁立有功的江北四鎮之中,黃得功被授予侯爵、左柱國的一品勳爵,並加授太子太師頭銜。高傑、劉澤清、劉良佐等三人也被分別授予太子少保或者太子少傅的頭銜,並授予伯爵功勳。
除了江北四鎮之外,屯兵武昌,號稱擁兵八十萬的大軍閥左良玉被授予南寧侯,並賞賜從一品的太子少保頭銜。
此外,手中握有兵權的幾個總兵官也都得到封賞,譬如鄭芝龍、劉肇基、方國安、王之仁等,要麼就被封為伯爵,要麼就加太子少保頭銜,最次的方、王二人也掛上了鎮南將軍印綬。
盤踞在福建的鄭芝龍擁有東方最強大的水師,坐擁戰船七百多艘,水陸將士八萬多人,名動海外,就連夷人聞其名尚且側目,被授予伯爵勳位左良玉倒也沒什麼好說的。但劉肇基被授予左都督、加太子少保頭銜卻讓左良玉很是不滿,甚至破口大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