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節(1 / 2)

時間,我真是該死、真是該死!」

「張大人,您言重了。」如意微微一笑,遞給他一盅存在竹筒內的水。

實際年齡已是四十歲的法師,卻有著一張清麗脫俗的麵容,以及一道過於撩人的柔豔嗓音。張說望著望著,臉又是一紅,心裏大念阿彌陀佛,原諒我一時鬼迷心竅。

大口大口喝完水後,張說才將懷裏的書雙手呈上。「一刻鍾前剛完成的,連皇上都還未見過,我馬上便拿來給您了。」

那是一本名為《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的書,收編了所能找到的、某位前朝昭容的詩詞。親手奪去這位昭容性命的玄宗皇帝,為了安撫朝野民怨,便命張說收集對方的詩詞著作集結成書。這個計劃其實睿宗李旦即位時已在進行,當年睿宗得知衝動的三兒居然殺了那樣一名才冠天下的女子,驚愕悲痛地為其追封了《惠文》的諡號──柔質慈民,愛民好與曰“惠”;經緯天地,慈惠愛民曰“文”。

張說開始收集上官昭容的著作時,不免俗地找了許多與她有過接觸的人,而對他幫助甚多的二人,便是鎮國太平公主與眼前這名法號如意的貌美法師。隻可惜,就在張說進行到一半時,玄宗皇帝突然毫無預警地下令鎮國太平公主的謀反罪名,越過大理寺和三省六部會的審核,一個月前,她已喝下禦賜毒酒,於府中自盡服刑而亡。

弒殺姑姑這件事當然對玄宗皇帝的名聲造成莫大影響,民間盡是批評他無德無情、難當天子,再加上還未即位前就殺了於朝庭上擁有政治影響力、於飽學之士中又具有如文魁星下凡的崇高地位之人,於是玄宗皇帝更為焦急地要張說快快完成這本書好安撫民心。

張說從門下省的評鑒中,找出上官昭容於武則天時期被譽為“賢明之業,經濟之才,素風逾邁,清輝益遠”的讚詞,使原本就被其炫麗華美的文風所折服的他,當下更覺得玄宗皇帝那一刀砍得甚是魯莽。不僅砍斷了大唐文學與政治上的一大裏程碑,也砍碎了所有人對“文德賢能”四字的向往。

稟著這份尊敬與感慨,他所題的昭容上官氏碑銘,其中寫道“三光錯行,昭容綱紀。百揆繁會,昭容條理”等語,未料有一天,如意法師看到了這塊碑銘,自己主動找上門,並陳稱與上官昭容曾是熟識,欲來助張說完成這本文集序。

「她為國家,一日萬機,顧問不遺,應接如響。提供的治國規劃之好,在各個朝代都是非常罕見,從未聽聞的。」

「她的品性,殺伐決斷,喜好絲竹,溫柔,風雅。」

「她作為臣子,公正光明,敢於進諫,智慧超群。」

「人們都說上官昭容是塊美玉,公正公平,光明磊落地輔佐女皇,用盡一切方式讓女皇做出公平的決策,女皇有如神助。上官昭容超乎常人的智慧,有如祥瑞,令國家振興繁榮,怎能說她的品德不美好?」

「鎮國太平公主,才華蓋世,曾與上官昭容一起出遊,時光流逝,物在人亡。為懷念昭容,皇上讓史臣收集上官昭容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