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知窮爸爸Vs.混混富爸爸
《富爸爸,窮爸爸》講的故事很簡單,清崎本人的爸爸,就是窮爸爸,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有張體製內的糧票,一門心思想在教育部裏混出個人樣,甚至打算競選州長,躋身美國政壇上流社會,可惜最終落選。後來還因為過於激進的教育改革理念,丟了體製內的飯碗。
為了混口飯吃,他又想和朋友合資開冷飲店,結果又創業失敗,在接到這一連串人生打擊後,年紀輕輕就因為肺癌含恨離世。
但清崎有個好朋友的爸爸,就是富爸爸,他高中也沒畢業,因為家裏是開雜貨鋪的,富爸爸就接手了父業,一直在社會上混。但後來他不斷在夏威夷收購土地,興建房地產,混著混著變得越來越有錢,等他把自己積攢的家業留給自己兒子時,他已經靠投資,從一個小老板成長為大土豪了!
清崎講這兩個故事是想說明:
富人與窮人的差異並不在於智商或者學曆,而在於財商。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思路決定出路,思路決定財富。
思路決定財富
第一,
窮爸爸的思路是靠工作賺錢
,所以他腦子裏整天想的就是靠在職場拚命打拚,謀求更高的職位,獲得更高的薪水來改善生活,始終是人為錢打工。
富爸爸的思路則相反,他整天想的是
怎麼靠投資賺錢,賺到的錢再去利滾利賺更多的錢,讓錢自動來為自己打工。
第二,
窮爸爸的思路是賺到的錢就是用來花的。
周立波曾經調侃說,你賺到的錢不是你的,上麵寫了六個字:中國人民銀行,他是央媽的不是你的,隻有把錢花出去的那一刻,這錢才是你的!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財富觀。
而富爸爸的思路不是看你賺的錢有多少,而是看你能留下多少錢以及能留住多久!
比如說,窮爸爸月薪一萬,在中國已算中產咯,但一個月裏又花了一萬,這錢就像河流一樣,一江春水向東流,東流到海不複回,吃完喝完到最後你啥都沒留下。
富爸爸一個月賺八千,但隻花了四千,剩下四千就引流到水庫裏,把錢蓄起來,不斷去買入能增值的資產,這樣他的資產池裏的水就會自動越積越多,到最後他根本不用工作,像那三個和尚一樣,每天要親自跑去河邊打水。渴了,直接擰開水龍頭,水庫裏的水就能自動流出來喝了!
你可能會說,道理我是明白了,但我現在就是個一窮二白的屌絲,我沒錢去買房投資,我到底如何從矮窮挫華麗轉身成高富帥呢?我們下回再說。
力哥理財物語:
窮人為錢工作,富人讓錢為自己工作
思考:
或許你沒有富爸爸,但如何讓你的孩子擁有富爸爸?
力哥推薦:圖書《富爸爸?窮爸爸》
看點:清崎以親身經曆的財富故事展示了“窮爸爸”和“富爸爸”截然不同的金錢觀和財富觀,從而揭示了金錢的運動規律:窮人為錢工作,富人讓錢為自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