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係統的功能,因此這縮寫"意識(cs)"是合宜的。由其物理性質看來,我們認為這係統和知覺係統很相像,因為它能接受各種性質的刺激,但是卻無法保留變更的痕跡--即沒有記憶。以其知覺係統的感覺器官指向外在世界的精神裝置,對意識的感覺器官來說,本身就是一種外在世界,而意識存在的目的即靠著這個關係。這裏我們又再接觸到各種機構--似乎是統治著精神裝置結構的--組成統治集團的原則,激動的材料由兩個方向流向意識的感覺器官:①由感覺係統--其激動取決於刺激的性質--而來。也許在變為意識感覺之前,先經過新的潤飾。②由精神裝置的內部而來。當經過某些更改之後,它們進入意識,而其步驟的數量是以快樂和痛苦的質量被感覺出來的。
那些發現理智以及極其繁雜的思想結構不必經過意識亦可能產生的,哲學家們於是感到彷徨,不知道意識到底具有何種功能。在他們看來,它不過是整個精神步驟多餘的鏡影。但是我們卻借意識係統和知覺係統的類比避開了這尷尬。我們知道感覺器官的知覺將注意力的潛能集中在那傳導感覺刺激的輸入途徑中,知覺係統不同性質的刺激是精神裝置運動量的調節物。我們亦可以認為意識係統的感覺器官亦具有同樣的功能。借著對愉快與痛苦的察覺,它影響精神裝置內潛能的路線,否則此路線將是一種借著潛意識的轉移而運作。痛苦原則很可能是第一個自動調節潛能轉移的因素。但是對這些性質的"意識",很可能導致第二種而且更微妙的調節,甚至可以反對第一種。為了使裝置的功能臻於完善,不惜冒看和原先計劃相反,引導並且克服那些會產生痛苦的關聯。由心理症的心理看來,我們發現這些由感覺器官因為不同性質刺激所引起的調節程序占了此種精神裝置功能的重大部分。原始的"痛苦原則"的自動統轄以及效率上的限製,受到感覺調節的中斷(它的本身亦是自動的)。我們發現潛抑(雖然開始有效,不過後來終於失去抑製力以及心靈的控製)比知覺更容易影響記憶,因為它不能由精神的感覺器官得到更多的潛能。我們知道,一個要被刪除的思想不能變為意識,因為它受到潛抑;另一方麵,此種思想有時候之所以受到潛抑是因為別的理由而將它退出意識層。下麵是一些解開潛意識症結所能利用的治療程序。
意識的感覺器官對於那數量可以變更的潛能調節造成過強潛能的價值,可以由下麵的事實表露出來,即產生一些新的性質,因此帶來一些新的調節。這些造成人類優於動物的原因。思想程序本身是不具有任何性質的,除了伴隨著愉快或痛苦激動。我們知道必須加以某些限製,因為它們可以打擾思想。為了要使思想程序具有性質,在人類來說,它們必須和文字記憶相關聯--其剩餘的性質足以吸引意識的注意因而從意識賦予思想程序一種新的,可更遷的潛能(請參閱第七章 )。
隻有借著對歇斯底裏症的思想程序加以分析,我們才能了解意識問題的多麵性。由這裏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印像,即由前意識潛能移形到意識時亦有個類似於潛意識與前意識之間的審查製度〔38〕。同樣的,這個審查製度亦透過某個數量的限製後才發生作用,因此具有低能量的思想構造就逃離它的控製,我們可以在心理症狀中找到許多不同的例子。這些例子顯示出某個思想為何不能進入意識,或者為何能在某種限製下掙紮進入意識。這些例子都指出審查製度和意識之間的密切以及彼此相反的關係。下麵我將用兩個例子來結束我對這問題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