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適應新環境的習慣(1 / 2)

進入21世紀後,我們似乎總能在各大媒體上看到這樣的新聞:某位少年在高考大戰中勇闖千軍萬馬的獨木橋,不負眾望地進入一所名牌大學裏學習,爸爸媽媽和眾親戚都歡呼雀躍,十幾年的寒窗苦讀終於有了回報。

然而,隨後的故事卻急轉直下:這個少年竟然不能夠自己洗衣服,生活根本無法自理,和同學之間也沒有任何交流,變成了一個寡言少語非常孤僻的人。時間久了,學習也跟不上了,因為大學裏的老師不再像以前老師那樣多番關注他了。

小林就是一個這樣的男孩,雖然他並不是大學生,但是同樣以第一名的成績,進入了市重點中學。此時,他身邊的人都是各個學校集中而來的精英生,一年前籠罩在他身上的光環已經徹底消退了。第一次考試,他考了個15名;第二次20名,隨後越來越差……

小林感覺到,自己的壓力好大好大。他很懷念小學時的風光。可愈是如此,他就愈是失落,愈是不願走進教室。逃課去網吧,沉迷於網絡世界,這成了小林的生活。在經過半個學期以後,小林再也堅持不下去了,不得不選擇休學在家,並且要進行各種心理治療。

因為小林太笨嗎?當然不是,不然他不可能以優異的成績進入重點中學。那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他走到不得不退學的地步。究其根源,就是因為他沒有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小林從小到大都在扮演著“小皇帝”的角色,一直以來都是別人去遷就迎合他,從來沒有去適應過別人。到了新環境,他嚐試到了以前從來沒有過的失敗,正是這種落差將他最終擊潰!

難道,我們要培養一個沒有適應能力的孩子嗎?當然不!孩子如果沒有良好的社會生存本領,根本就無法在將來的競爭中獲勝,反而非常容易就被淘汰下去。

美國的嬰幼兒心理學家格裏尼博士曾說過,每一個爸爸媽媽都應該知道,在現實的社會當中,家長們不可能一直為孩子提供一個完美的生活環境。因此,爸爸媽媽如何鼓勵自己的孩子適應新環境,才是最為重要的。

那麼,究竟該如何去培養孩子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呢?具體來說,家長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1.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性

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一定要讓孩子養成事先思考的習慣,考慮一下到底如何做會更好,然後再開始動手去做。例如,日常生活中孩子力所能及的一些小事,一定要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去做,千萬不要什麼事都去幫孩子完成。對於孩子自己可以作決定的事情,完全可以讓孩子自己去作決定,家長在一旁做參考。

2.家長要創造新環境讓孩子適應

爸爸媽媽可以創造出新環境幫助孩子去適應,並創造一些和孩子適當分離的機會。例如,我們可以鼓勵他自己玩玩具,自己看書畫畫,自己和小朋友做遊戲,等等。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可以給予適當的幫助,但千萬不可以幹擾孩子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