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做事有頭有尾的好習慣(1 / 1)

一提到自己的兒子,張女士的氣就不打一處來。7月份中旬時,她送已經7歲的兒子小牛到市區的一家培訓機構學習畫畫和鋼琴。在送小牛去學習之前,她有征求過小牛的意見。小牛當時非常開心地表示自己對畫畫和鋼琴非常感興趣。可沒想到的是,還沒到一周的時間,小牛就對她說“不想學下去了”。這讓張女士非常為難,到底要不要繼續送孩子去學習呢?

和張女士一樣,李先生最近也覺得十分為難,他也覺得自己的孩子做事情總是喜歡“虎頭蛇尾”。例如在家裏玩積木的時候,當積木擺幾次沒有擺好以後,就不想再玩下去了。在家裏畫畫的時候,也經常是隻畫到一半就不想再畫下去了。李先生也曾送孩子去參加過英語培訓班,可是也是沒過幾天孩子就不想再去了。

麵對孩子“虎頭蛇尾”的壞習慣,張女士表示,她十分想送孩子去繼續學習,可是如果孩子實在學不下去也就隻好放棄了。李先生也說,對於總是“變化無常”的孩子,他經常也隻好是“放任”了事,由著孩子的興趣了。他還認為,孩子現在還小,無法總是專注一件事情是可以理解的。如果非要強逼孩子,並監督孩子一定要把事情給做完,那很有可能會造成一些“負麵效果”。

對於李先生的這個觀點,我們當然不能讚同。我們要做的,首先是去了解孩子做事總是半途而廢的原因所在:如果是由於一些超出能力範圍之內,力所不能及的事情,那就不要去強求。可是如果孩子可以做到卻不願意去做的,就要去仔細分析孩子為什麼會放棄。

一般來說,做事情不能做到有始有終的孩子,往往心理上都是比較脆弱,意誌力比較差,情緒也容易不穩定,注意力也不會太集中和長久。愈是不集中,就愈是難以成功,所以,他們的自信心就非常低。甚至有的孩子還會產生嚴重的自卑感,從而導致他們在對人對事都抱著一種不在乎的無所謂態度。

這樣的孩子,沒有一個父母喜歡!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他養成做事有頭有尾的好習慣!

1.父母做個能夠堅持的好榜樣

想要孩子有個好習慣,父母首先要做個好榜樣,在做事情的時候要完完整整,不要半途而廢。同時,我們還要時刻提醒孩子注意,父母做事是如何堅持到底、有始有終的。哪怕再難的挑戰,我們也不要輕易對孩子說:“我做不下去了!”即使真的要放棄,也應該避開孩子,不要讓他被你錯誤的舉動所影響。

2.意誌力和好勝心的培養

父母一定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意誌力和好勝心,尤其對於意誌力比較差和好勝心不太強的孩子,我們更要經常鼓勵。當孩子有了較強的意誌力和不甘落後的好勝心,才會在做事的時候有強烈的驅動力,並抱著一種一定要把事情做完的想法。

甚至父母不妨和孩子進行一些小比賽,例如擦玻璃,大掃除。當我們和孩子有了一種遊戲式的競爭,他自然就不會隨意地半途而廢,而是在快樂中堅持下去。當這個心態成為了習慣,他也就不會總是輕言放棄。

3.父母要指導監督孩子做事

當孩子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父母要在關鍵的時刻給予一定的指導和幫助,這樣做並不是代替而是想要去幫助孩子想辦法,以防孩子在碰到解決不了的問題的時候灰心喪氣。當孩子在想不出辦法又不想去想,有了偷懶或者是依賴父母跡象的時候,父母一定不可以給予他們任何幫助,而應該去說服鼓勵孩子。

必要的時候,父母還可以嚴厲批評,並監督孩子獨立地把某一件事情給做完。如此堅持下去,孩子的習慣就會養成,做事情也就不會再半途而廢了。

4.考慮孩子的實際能力

父母在讓孩子做事情的時候,應該考慮到孩子的實際能力。如果難度過高,孩子即便盡了最大努力也無法完成,這就會導致孩子傷心失望,導致孩子的自信心受到嚴重打擊。所以,對於某些難度過大的任務,例如一個人到頂層收拾雜物、搬一下午的建築材料,這些並不適合小學階段的孩子,應當盡量避免。

5.做事要有計劃

父母要想讓孩子做事情有計劃,那麼可以先向孩子示範一下自己的計劃。也就是把自己的計劃告訴孩子並征求孩子的意見,然後讓孩子幫著計劃一下。

例如,在周末的早晨,媽媽可以這樣和孩子說:今天我想要好好安排一下自己的生活,吃完早飯以後,我們先去公園看花展,然後再回來吃午飯,吃過午飯以後你可以先睡一會兒,等到1點鍾的時候我們再去少年宮學跳舞,3點鍾的時候我再帶你去海洋館,結束以後,你要寫一篇今天一天的所見所聞,你覺得媽媽這樣的安排好不好呢?

這樣的規劃,就能幫助孩子理清思路,一件件地去完成。當然,如果孩子對父母的計劃提出疑問或有了自己的想法,那麼我們不妨聽聽他的意見。隻要合理,我們就應該積極采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