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最要不得的性格習慣(1 / 2)

一天,娜娜興高采烈地跑回家告訴媽媽自己要學舞蹈,以後登台表演,讓台下觀眾全都為了自己的舞姿而鼓掌。

對於娜娜的選擇,父母當然十分高興。為此,全家還慶祝了一番。可是加入學校的舞蹈隊還沒兩天,娜娜就覺得練舞太辛苦了,總是摔跟頭,還是拉小提琴比較時髦,於是就改學小提琴。

隔了沒多久,娜娜又覺得學小提琴太吵了,想要學個既安靜又高雅的,於是就改學畫畫。可是學著學著,她忽然覺得畫畫要求太高、太煩瑣,又跑去學唱歌……就這樣周而複始,娜娜不斷地換班,轉換學習科目,始終沒能好好靜下心來專心學好一門才藝,一個學期下來,娜娜發現自己什麼也沒學會。

浮躁心理,這是當前一些孩子的通病,主要表現為孩子做事盲目,缺乏思考和計劃性,而且很多時候心神不定;對於某一件事情缺乏恒心和毅力,急於求成,不能腳踏實地而且耐不住寂寞,無法靜下心來,稍不如意就輕易放棄,不肯為一件事傾盡全力。

比如,有的孩子看到歌星掙大錢,就想當歌星;看到企業家、經理神氣,又想當企業家、經理,但有了理想卻又不願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努力學習。還有的孩子興趣愛好轉換太快,幹什麼事都沒有常性,做事情總是朝三暮四、見異思遷,今天學繪畫,明天學電腦,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忽冷忽熱,最終哪一樣也沒有學好。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樣的心理?

第一是社會原因。現如今社會正處於轉型期,社會利益與結構正在進行的大調整,每個人都麵臨著在社會結構中重新定位的問題。心神不寧,焦躁不安,迫不及待,社會上的這種浮躁心態,這也必然滲透到家庭中來。不少家長教育孩子急於求成、急功近利,甚至到了有點“饑不擇食,慌不擇路”的程度:一本《哈佛女孩》麵世,家長們就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劉亦婷”;幾個小女生憑借超女舞台一舉成名,所有的家長都想自己的女兒成為李宇春;有人振臂一呼那是“21世紀的通行證”,家長便蜂擁而至去購買《學習的革命》……

第二是孩子的個人原因。個人間的攀比是產生浮躁的直接原因。“人比人,氣死人”,通過攀比,孩子對社會生存環境不適應,對自己生存狀態不滿意,於是過火的欲望油然而生。在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投機主義所滌蕩的躁動化的社會心態驅使下,不少孩子更多的隻有一個目標:為金錢而學習。然而,他們學習又缺乏恒心與務實精神,缺乏對自己的智力與發展能力的準確定位,因而使孩子顯得異常脆弱、敏感、冒險,稍有“誘惑”就會盲從。

浮躁是成功、幸福和快樂最大的敵人。浮躁是一種衝動性、情緒性、盲動性相交織的病態社會心理,浮躁使人失去對自我的準確定位,對國家及整個社會的正常運作極為有害,必須予以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