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因為自己的言語,毀了孩子的心態(1 / 1)

賈蘭生活在一個普通家庭,父母都是鋼鐵廠的工人。生活的艱辛,讓父母對她充滿了期望。“孩子,你可要努力,你是全家的寄托啊!”賈蘭聽著這些,瞪著無辜的眼睛眨了眨眼。

父母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一上小學,媽媽給她報了美術、舞蹈、英語、鋼琴、書法五個輔導班,孩子要做各種練習,晚上12點以前不能睡覺,星期天則上完這個輔導班,接著上那個輔導班。看到賈蘭想抱怨,媽媽立馬說:“孩子,別忘了你擔負全家的責任!”

進入四年級後,賈蘭肩上的壓力更大了,媽媽要求她每次考試都要得第一。為此,賈蘭為了功課很少離開書桌,根本不像9歲的孩子。小學升初中時,賈蘭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一所中學,但父母卻認為這不利於孩子的發展,花了三萬元的讚助費讓女兒上了一所省重點中學。

進入中學,賈蘭這才發現,想要“第一”並不是容易的事情。她堅持不懈努力地學習,到初二時,在班上學習成績終於躋身前十名。然而,就在中考模擬考試時,她卻意外暈倒在了考場上……

在醫院,賈蘭向老師說出了這樣一番話:“從小到大,家人就是讓我出人頭地。從我記事起,父母都要求我考第一,我真擔心有一天不能做到的時候,會是什麼樣的結局……每當我從噩夢中醒來,我腦海裏就浮現出父母的那句話,‘你可是全家的寄托啊!’”

正是由於父母的高期望,賈蘭失去了活潑和無憂無慮的生活。也正是這份高期望,孩子被逼上了人生的絕路。

“你可是全家的寄托啊!”相信所有的孩子,對這句話毫不陌生,同時也無比恐懼。在一次中小學生心理調查中表明,有87%的學生感到學習困難的原因,不是智商與學習能力的因素,而是情緒因素。在家長的高期望值下,孩子會表現出厭學、考試焦慮、喪失自信、自我形象貶低、膽怯畏難等。這就是為什麼有的父母為孩子大投入,卻收效甚微的原因所在。

父母應當明白,孩子隻是雛鷹,需要在一個寬鬆愉悅的環境下成長。父母希望孩子有出息是對的,可是這份要求一定要符合其年齡特征和個性特征,不切實際的期望反而會扼殺孩子的天性。在父母的強壓下,有的孩子會覺得:“自己無論怎樣努力也達不到要求,無論怎樣努力都是失敗!反正達不到要求,索性我就破罐子破摔了!”

父母擺正期望的天平,這是當代家庭教育中一個必須引起重視的問題。

1.降低對孩子的期望

首先,父母在腦海裏要有這樣的意識:考第一的孩子,不代表未來的生活就一定順利。父母應該降低對孩子的期望,比如孩子成績比上一次提高了,鋼琴有了進步,父母就要適當鼓勵孩子,表現出自己的喜悅之情,這樣孩子才會感到學習是快樂的,才願意繼續帶著愉悅的心情充實自我。

2.給孩子合理的定位

在成長的路上,孩子需要的是讚揚,是成功的體會。所以,父母應給孩子合理定位,讓孩子嚐到成功的喜悅。

趙廣按照媽媽的要求,報名參加了美術班。與其他從小學畫畫的同學相比,他還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媽媽並沒有要求他考到第幾名,隻是對他說:“孩子,希望你能從美術中體會到快樂!現在,你的任務就是學好基礎,等將來咱們再超越他們!”

一個學期結束了,趙廣的畫雖然不是最好,但也得到了明顯提高。媽媽很高興,獎勵了他一部遊戲機,並對他說:“咱們下學期考到中遊水平就行!”

就這樣,在幾年的時間裏,趙廣逐漸地提高著,在美術中感到了無盡的快樂。最後,他成為全班唯一一個考入中央美院附中的學生!

趙廣媽媽的方法很值得我們學習。分步驟地計劃,而不是下達硬性指標,這樣孩子就會掃除恐懼感,學習起來輕鬆許多。同時,父母還應允許孩子犯點小錯,允許孩子有失落低穀,允許孩子有偶爾的失誤。

3.別拿客觀條件給孩子施壓

有的父母為了“刺激”孩子,總是喜歡這麼說:“孩子,我和你爸爸為了你砸鍋賣鐵,你怎麼就是這麼不爭氣,差幾分就能拿第一了,你怎麼不想想我們為了你多麼操勞啊。”

表麵上看,這樣會刺激孩子的進取心,但這更容易讓孩子產生很強烈的內疚感、自卑感。父母一定要知道,你為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你的義務,不要跟孩子談條件。隻有讓孩子按著規律正常成長,他才能展現出無窮的智慧,潛移默化中達到你期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