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峰自幼跟著爸爸學古典吉他,可是到了小學三年級,他卻再也不願意學習了。爸爸問他:“小峰,你為什麼不願意再彈吉他了?”
劉峰揉著臉抱怨道:“爸爸,古典吉他太辛苦了,我覺得非常疲倦。再說,我覺得自己根本不是那塊料,在這條路上壓根兒就走不通的。”
聽完孩子的話,爸爸沒有反駁,而是打開電腦,找了一段著名吉他手Ri的視頻。這名吉他手在舞台上飛快地演奏著,但是卻與其他吉他大師完全不同:Rick左手隻有4隻手指,右手甚至連小臂也沒有!他艱難地抱著吉他,彈出的旋律卻比許多正常人還要好!
看完這段視頻,劉峰不禁張大了嘴巴。這時候,爸爸才說道:“你知道嗎?人家很小的時候肢體便出現意外,可是,他卻沒有放棄,反而用更多的精力訓練,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和他比,你的條件已經很好了,可是你卻還喊累。”
劉峰這次沒有再和爸爸爭論,而是思索了一會兒,回到屋子拿起吉他練了起來。
從這以後,爸爸隻要聽到劉峰抱怨辛苦,那麼就會第一時間調出Rick的視頻。一下子,劉峰就不再繼續說下去了。後來,爸爸發現劉峰買了許多Rick的海報,爸爸明白,劉峰的懶惰已經逐漸克服了,因為在他心中,Rick就是他一輩子的榜樣。
爸爸通過一段殘疾音樂家的視頻,讓劉峰不再抱怨疲憊。這段視頻,給他帶來了這樣一種暗示:與自己相比,殘疾吉他手的條件可謂艱苦,但是人家沒有抱怨,反而取得了更高的成就;相比之下,自己的那些疲憊、沒天賦的借口是那麼空洞,因此自然不攻自破。
劉峰這樣的孩子,我們自然喜歡。那麼,我們的孩子又是怎樣?諸如鋪床疊被子、洗襪子、洗手帕、整理書包、收拾玩具,等等,他們自己能做嗎?如果他們不去做這些事情,那麼家長們就應該好好檢討一下自己的教育了。因為,這就證明了孩子的懶惰。
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孩子進行勞動,養成堅韌的性格。
1.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孩子在上學前,就已經表現出強烈的獨立活動傾向。所以,父母就應該珍惜孩子的這種積極性,讓他們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讓孩子自己吃飯、穿衣服、洗襪子、削鉛筆、整理書包,等等。當他做完後,我們也不要忘記送上鼓勵,以此肯定他的這種行為。
2.重視榜樣的力量
想要孩子不懶惰,父母要以身作則,起到帶頭的作用。另外,平時父母還可以給孩子講述一些英雄勞動模範的光輝事跡,從而強化堅韌的觀念。例如,孩子喜歡周傑倫,我們不妨讓他看看周傑倫的童年:辛苦做家務,努力練鋼琴……然後我們還要說:“不要隻看到他們的風光,曾經的他們也曾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所以積極一點吧,否則周傑倫一定不喜歡你這樣的歌迷!”
3.培養為集體服務的觀念
對於學校裏麵組織孩子參加的集體勞動,父母應當大為鼓勵。例如,班級值日、大掃除等,我們要讓孩子積極參加。甚至父母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參加。父母的這種舉動,就會給孩子帶來一種暗示:“勞動是光榮的!否則父母怎麼也會來參加?”
4.適當地讚揚和批評
表揚孩子勤快,可以讓他感受到勞動的樂趣,並願意繼續堅持下去;批評孩子懶惰的言行可以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遲鈍,並督促他重新開始。但是,不可以過分地去讚揚或者批評訓斥,因為這樣做的效果常常會起到反作用。
5.父母要認識到勞動的意義
在進行勞動教育的過程中,父母不要過分地把孩子當成是勞動力去使喚,更不能把勞動當做是懲罰孩子的一種手段。就像麵對孩子在勞動的過程中出現失誤,父母不可以為此對孩子進行批評和訓斥,而是應該更加關注勞動過程中的具體指導,多給予孩子表揚和鼓勵,從而讓孩子感受到勞動所帶來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