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尊重他人的習慣,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哭鬧不休(1 / 1)

不久前,媽媽帶著可可一起去參加一個聚會。然而整個下午,這個6歲的孩子都讓媽媽勞神費力,疲憊不已。因為,當媽媽在和朋友們聊天的時候,可可不斷地叫嚷著要喝橙子汁,媽媽讓她稍微等一會兒,可是她一分鍾也不願意等待,立馬就大喊大叫起來。最後,她甚至開始大哭大鬧。

媽媽輕聲製止著可可的無理喊叫,可是沒想到,可可卻大喊道:“媽媽不要我啦,媽媽不愛我啦!”頓時,這母女倆成為了全場的焦點。

對於孩子的這種舉動,媽媽感到非常吃驚。事實上,平時在家裏可可也會不時地對媽媽表現出不尊重,一遇到問題就大哭大鬧,指責媽媽不好。媽媽想著孩子是說著玩的,就都沒有認真對待。這次可可在聚會上的表現,卻讓媽媽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

對孩子這種不懂得尊重大人的行為,父母首先應該自己先承擔責任。就因為很多家長對“父母權威態度”這六個字都表現得模棱兩可,根本不知道怎麼做才能樹立正確的父母形象。這一點,尤其在很多80後父母的身上有著突出的體現:在他們看來,在家裏要是對孩子限製得太多,就會讓孩子今後難以去適應整個社會。於是乎,他們對孩子的管教有時候就比較鬆散,很多時候隻流於口頭。

正是因為看到了父母的這種舉動,孩子就會覺得:“不尊重權威是可以的。”這就導致了在孩子的心目中根本就沒有了“尊重”這個詞語。

不可否認,這樣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優點:開朗、自信。但是,學會尊重他人,這才是真正得以立足社會的關鍵所在。如果你的孩子不會尊重他人,那麼作為父母就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

1.不要和孩子討價還價

父母首先應該讓孩子明白:自己是孩子的長輩。如果爸爸媽媽想要孩子做些什麼事情,就應該簡單地發出指令給孩子。例如,媽媽可以對3歲的孩子說:“先把玩具放到一邊去,現在要吃飯了。”不需要說出各種各樣的理由,也不要和孩子去討價還價。

如果孩子不願意服從父母給出的指令,那麼父母就應該堅持自己的立場,因為大多數的孩子一旦發現爭吵起不到任何的作用,他們就會自然地進行自我約束了。

2.要讓孩子弄清楚在家裏誰說了算

有的時候,一句簡單的“照我說的去做”會顯得過於生硬,因此,父母不妨換一種說法,既可以體現出父母的威嚴,又可以表達對孩子的尊重和愛。例如,“如果我讓你不穿著外套出門的話,我就沒有盡到一個做媽媽的職責。”

3.讓孩子學會用尊重的語氣說話

有的父母認為,自我表達意識強是一種健康的行為,因此就允許孩子用大哭大鬧的方式去發泄心中的情緒。其實,大多數的孩子在頂撞了父母以後,都會感到愧疚甚至是害怕,如果父母對於孩子的無理行為表示出無所謂的態度,那麼,逐漸地孩子就會不再關心自己的行為是否影響到了別人。

另外,父母還需要明確地向孩子表達“應該尊重他人”的想法,要不斷地和孩子說“我不喜歡你用這種語言去傷害別人”或者是“你應該為你剛剛說過的傷人的話進行道歉”,等等。

4.給孩子示範尊重他人的方式

父母應該讓孩子懂得:表現出感激之情,是對他人尊重的一種方式。例如,父母可以當著孩子的麵,稱讚班主任召開的主題班會組織得非常好;還可以聯合其他父母一起給生病的老師製作問候卡,並讓孩子在上麵簽上名。這些小小的表示和認可,都可以給孩子傳達出:孩子心目中的權威人物都在為了孩子努力工作,他們是值得尊重的。

5.讓孩子嚐到不尊重人的後果

當孩子做出不尊重他人的舉動時,父母應該及時地給予適當的懲罰。例如,製止他正在進行中的遊戲,把已經放在購物車中的零食放回到貨架上麵。如果當時的情況不允許,那麼也應該讓孩子體會到不尊重人的後果:“你今天說了不尊重人的話,所以今晚不可以看動畫片了。”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言出必行,否則就會前功盡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