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奶奶在家裏稱呼小米的爺爺為老頭子,時間一久,小米也就跟著後麵喊“老頭子”。發展到後來,喊爸爸媽媽的時候也是直呼其名,甚至在家裏來客人的時候,也是胡亂稱呼對方,高一點的就喊大高個,矮一點的就喊小矮子,沒大沒小,鬧個沒完沒了。
每當這個時候媽媽上來阻止,小米就會大喊:“不要你管,我想怎麼喊就怎麼喊,走開!”
看著小米這樣的行為,爸爸媽媽很是擔心。平時小米在家裏沒大沒小慣了,出去的時候也是根本不懂得尊重別人,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一點都不顧及說出來的後果。還好孩子還小,別人不會計較小孩子說出來的話。但是長此以往,難免會讓孩子養成一身的壞毛病,到時候再想要改正,恐怕就更加困難了。
“孩子的禮貌都到哪裏去了?孩子這樣沒大沒小怎麼能行呢?”
很多家長,都會發出這樣的疑問。的確,不懂得尊重長輩的孩子,必然得不到他人的喜歡。那麼,我們該如何做,才能糾正孩子的這個習慣呢?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造成孩子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一般情況下,孩子出現對長輩沒大沒小或者不尊重時,如果父母沒有進行及時指正,時間一久,就會讓孩子養成霸道蠻橫、不講理的個性,並將這個習慣“發揚光大”。從這一點來看,父母的責任很大。
而在另外一些情景當中,孩子則是故意進行挑釁。這種行為,會讓大人們感覺受到了侵犯。頂撞、反抗,那些不合乎規矩的表達方式,傳達出來的不僅僅是我想要做的,而是帶有一種非常強烈的不滿和反抗。
換個角度來看,長輩對孩子來說,充滿了一定的權威,可是也代表著強有力的支持。孩子既想引起大人的注意,又想抗拒大人的權威;既想得到大人的保護,又渴望脫離大人的限製。因此,孩子就選擇了“不尊重”和長輩交流。
明白了這一點,接下來的事情就好做了。隻要合理引導,那麼孩子就會擺脫“沒大沒小”的習慣:
1.告訴孩子正確的表達方式
當孩子表現出不禮貌態度的時候,父母應該第一時間告訴他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例如,孩子也許會因為不同意而說出:“你不要來管我啦,我就是想要看電視,真煩!”這個時候,父母可以先暫停孩子看電視的動作,同時還要說清楚其中的原因,建議他可以換個方式來說:“爸爸媽媽,這個動畫片還有一點點就要結束了,可以再等一會兒嗎?”這樣婉轉的表達方式,就可以減少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衝突。
當然,父母也不可以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建議,可以先聽聽孩子的想法和理由之後再做決定。
2.先隔離冷靜一會兒
對於正在生氣而口不擇言的孩子,父母不妨讓他單獨待上一會兒,等到他的情緒逐漸平穩時,再讓他明白他剛剛說話的方式是錯誤的。
最忌諱的,就是父母大發一頓脾氣,再等大家都平靜了之後就不了了之。因為這樣一來,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裏,也不知道到底什麼才是正確的學習模範。相反,他還會覺得父母不可理喻,導致親子關係出現了裂痕。
3.做孩子良好的模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學習的榜樣。隻有父母以身作則,做出良好的引導和示範,才能幫助孩子學習得更好。例如,教導孩子遇到長輩師長的時候要主動問好,公共場所裏不要大聲爭吵、把“請、謝謝、對不起”當成是和他人對話當中的重要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