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父母長輩,不要在家中沒大沒小(2 / 2)

4.耐心地引導和學習

作為父母,就應該讓孩子知道:擁有一顆尊重的心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懂禮貌、守規矩的孩子,會讓周圍的人覺得愉悅、舒服和溫暖,並且受到大家的歡迎;相反,一個不懂禮貌、沒有規矩的孩子,就得不到別人的喜愛,朋友也會慢慢遠離你。我們可以讓他去看這方麵的電影,看看那些沒有規矩的孩子,是如何被所有人排斥的。

5.堅定地拒絕孩子不適宜的行為

有的孩子在無意中打了奶奶的臉,奶奶裝作哭的樣子逗孩子,他就會覺得這是一個新鮮好玩的遊戲,於是就又打了一巴掌;還有的父母為了哄正在哭鬧的孩子,就會抓著孩子的手往自己的身上拍打,一邊打還一邊說:“都是媽媽不好,打媽媽!”

這些方式,對教育孩子尊敬他人都有著十分不利的影響。因此,父母要嚴厲杜絕這類行為的發生。我們可以換成其他的一些方式去安慰孩子,以便讓孩子感受到這樣一個觀念:每個人都是需要愛護的。

6.把尊敬長輩的禮貌用語融入日常生活當中

孩子早上起床以後,如果爺爺奶奶已經準備好了早飯,父母就要教育孩子有禮貌地向老人打招呼:“爺爺奶奶,早上好!”“謝謝奶奶!”“爺爺奶奶,我去上學了,再見。”

出門在外的時候,也要給孩子定下一個要求:不管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隻要是自己認識的叔叔阿姨,都要有禮貌地說一聲“叔叔阿姨好!”

7.教育孩子體諒和關心長輩的狀況

如果有長輩的身體狀況不太好,那麼,父母就應該教育孩子學會問候,或者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端杯水,提醒爺爺奶奶吃藥了。

還有的時候,爸爸媽媽比較勞累了,孩子卻一直在旁邊要爸爸媽媽做這個做那個,或者問東問西。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就可以明確地告訴孩子:“我現在很累,想要休息一會兒,你可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等我休息一會兒再來給你解答好嗎?”

8.日常生活照顧中減少包辦代替的行為

通常,孩子都需要成人的關照和愛護,但是成人不能因此就有過多的包辦和代替。如果成人把什麼事情都幫孩子做好了,那麼孩子就會認為這一切都是應該的,從而不會珍惜和感激長輩們為自己所做出的付出,自然也就很容易產生不尊敬長輩的行為表現。

例如,有的孩子發現飯菜不合自己的胃口,就拒絕吃飯,然後非要讓家裏人給他重做,父母說今天就先湊合著吃,等到晚飯的時候再重新做,孩子就會不願意。這個時候,父母至少要在兩個方麵去教育孩子:一方麵:你事先沒有說要吃些什麼,現在臨時想出來的主意,在該吃飯的時候非要讓爸爸媽媽給你重新做,你這樣做是否考慮過別人的感受?另一個方麵:既然飯菜已經做好了,就應該先吃下去,否則就是不尊重媽媽的勞動付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