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養成具有愛心的習慣(1 / 1)

一次,一個小學老師在班裏進行心理測試。其中,有一道題是這樣的:“一個小妹妹病了,她冷得直哆嗦,你願意借給她外衣嗎?”結果,很多孩子半天都不回答。

當老師點名時,第一個孩子說:“病了要傳染的,她穿了我的衣服,那我也該生病了,我媽媽還得花錢。”

第二個孩子站了起來,說:“我媽媽不讓,我媽媽會打我的。”

結果是,半數以上的小孩都找出種種理由,表示不願意借衣服給生病的小妹妹。

這位老師的孩子,也是這個班的學生。於是,老師問起自己的孩子:“一個小朋友沒吃早點,餓得直哭,你正在吃早點,該怎麼做呢?”

見兒子不回答,她又引導:“你借給他吃嗎?”

“不給!”兒子十分幹脆地回答。

媽媽又說:“可是,這個小朋友都餓哭了呀!”

誰知,兒子的回答竟然是這樣的:“他活該!一定是他不聽爸爸的話,被爸爸趕出來了!”

也許,你會覺得這個故事讓人不寒而栗。然而,這並不是特例,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的回答,其實正是這個樣子。究竟是什麼使這些孩子這樣冷酷無情?愛心教育的忽視難辭其咎。有些父母,甚至老師把智力、分數看得過重,而有意無意地忽視包括“同情人”、“關心人”在內的人性、人格教育。結果,孩子們自然形成了這樣冷酷的“表情”。

然而,太多的父母對於此隻是暫時緊張片刻,很快便又忘記了。畢竟在他們看來,學習成績才是最重要的!的確,我們督促孩子把成績搞好,他未來能考入一所好中學、好大學,但是,這能保證他的品德習慣沒有問題嗎?您可能還記得發生在北京的“大學生傷熊事件”,一個名牌大學的高才生居然向動物園裏的大黑熊倒濃硫酸,造成黑熊大麵積燒傷。事件發生後,這位學生受到了社會的指責。這個高才生,正是現代年輕人的折射。

我們在譴責這樣的年輕人的同時,更要做的是反省,避免孩子也會走上這樣的道路。如何培養孩子的同情心和愛心,以下幾點建議可以積極采納:

1.讓孩子愛護身邊的小動物

如果我們的家庭有條件,那麼不妨養一些可愛的小動物,例如小雞、小貓、小狗等。道理很簡單:孩子逛街時,迎麵過來一隻小狗,孩子情不自禁去撫弄小狗,眼裏流露出愛憐的神情;動物園、公園裏,往往是孩子們的天下。

孩子與小動物,這是天生的一對好朋友。英國有句名言:“愛我者愛我的狗。”把狗等同於人,借用小動物啟迪孩子的愛心,這是最直觀和便捷的方法。

當然需要注意的是,某些大型犬、性格暴戾犬,我們還是少養為妙,以免這種犬類傷害了孩子的身體。

2、可以采取講故事片的形式

父母可以經常給孩子講一些具有同情心和愛心的故事,培養孩子從小善意地對待別人。例如《白雪公主》的故事,就可以通過皇後和七個小矮人的對比,讓孩子感受到怎樣的做法才是值得尊重和討人喜歡的;還有《賣火柴的小女孩》,這可以讓孩子體會到小女孩的淒涼,從內心萌發出一股暖暖的同情心。

3.做個有同情心的父母

一個從來沒有愛心的父母,怎麼可能培養出懂得關心他人的孩子?所以,對於愛心這件事,父母必須積極參與:遇到向災區捐款,應當積極參加;看到街坊鄰居需要幫助,第一時間伸出援助之手……

一個熱心腸的父母,必然會培養出熱心腸的孩子。同時,對於某些社會公益活動,父母也不妨帶著孩子一起參加。而對於學校舉辦的慰問孤寡老人活動,我們更是要鼓勵孩子積極參加,讓他在真實的生活中感受世界的溫暖,願意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