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戰在即 一三四、無奈之舉(2 / 3)

“是!”與會人員異口同聲地答道。

會議結束後,蔣委員長特別留下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和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陳誠,以及正副參謀總長何應欽和白崇禧。

“就麵前的情況來看,敵人進攻武漢的主力,應該是第二軍,他們將沿淮河西進,進抵大別山北麓,然後攻占信陽,沿平漢線直下武漢,而長江兩岸的部隊,主要是為了牽製和分散我們的兵力。”蔣委員長轉而對李宗仁說道:“德鄰,你肩上的擔子不輕呀!”

“請委座放心,我第五戰區各部能夠從徐州全身而退,就不懼怕這路敵人。”不過,李宗仁接著又略顯得疑慮地說道:“開封淪陷後,他們下一個目標一定是鄭州,如果鄭州有失,武漢北麵門戶洞開,現在的問題是土肥原的第十四師團,他們一直咬住我們不放,我們在鄭州一線難以用充足的時間排兵布陣。”

原來,從華北戰場南下準備增援徐州會戰的土肥原第十四師團,在接近徐州附近之時,知悉徐州會戰結束,國軍主力已經全數撤離,沒有實現消滅國軍有生力量的戰略目的,於是沿隴海線西進,拚命追趕西撤國軍,先後占領杞縣、蘭考、開封。雖然國民政府軍事統帥部為了阻止日軍沿平漢鐵路南下,已然炸毀了鄭州北部的黃河大鐵橋,然而這畢竟隻能是阻擋黃河以北的日寇於一時。

麵對窮追不舍的土肥原第十四師團,和正在開封集結的日寇第二軍其他部隊,李宗仁一時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了,或者說,根本就無計可施。

怎麼辦?

參謀總長何應欽焦慮道:“鄭州地處平原,一馬平川,無險可守,日軍若占領鄭州沿平漢線南下,以日軍的機動能力和軍隊戰力,多則十日,少則一周,即會衝破信陽,威逼武漢。”

李宗仁接著說道:“更令人頭痛的是,我軍從徐州會戰跳出包圍圈的近五十萬將士,還在西撤奔赴武漢的途中,不僅傷兵累累,而且疲憊不堪,在日軍的追擊轟炸之下,很難迅速到達武漢周圍。如果日軍從鄭州南下武漢,不僅武漢會戰難以為繼,這五十萬國軍精銳也會在武漢失守後被日軍東西夾擊,勢必全軍覆沒。”

蔣委員長深知李宗仁並非危言聳聽,麵對日軍的兩路大軍,長江方向他不擔心,雖然日軍有絕對的海空優勢,但他對馬當要塞頗為自信,認為固守三個月是絕對沒問題,而北麵的日軍隻要渡過黃河,武漢會戰基本上就難以為繼了。

“嗯,”蔣委員長突然想了起來:“我記得在民國二十四年的時候,就有人曾經提過建議,一旦中日交戰,可決黃河之堤將敵隔絕於豫東,借以保全鄭州。”

其實,當日寇占領開封後,國民政府裏就有很多要員建議以水當兵,將黃河炸開,遲滯日寇的行動。看到蔣委員長想到這個念頭,何應欽立即從公文包裏掏出一封信:“這是軍委會辦公廳一位副主任的建議,他說,黃河舊險地方在考城以東,如河北之劉莊、魯省之朱口,倘即刻施以決口工作,更於舊河道下遊多拋埋柳枝,則河水必改道南向,一時造成泛濫區域,雖不能淹沒敵軍,至少可使其行動困難,全局情勢必將改觀。”

蔣委員長立即起身走到身後的地圖前停下腳步,其他人也都站起來圍了過去,蔣委員長用手指了指地圖上的一個點:“那是什麼地方?”

“花園口。”白崇禧答道。

蔣委員長點了點頭:“就是它了!”

看到鬼子一直在忙於租界外麵的時,對於租界裏麵的事已經疏於理會了,他決定把阿娟送出去,但以為周圍沒有軍統接應,他隻好求助於組織安排,潘先生在了解阿娟的情況後,當即答應把她送到蘇北去,她願意留則留,不願意留則再把她轉到武漢去。

這天晚上,劉凱峰回到洪公館後,趁著洪金森還沒回來,他在房間裏與阿娟談話,希望她能夠到蘇北去。

阿娟看了看他,又看了看旁邊的洪雲婷,調侃道:“怎麼,就趕我走?是因為你們珠聯璧合完事了,還是怕我天天偷聽到你們的動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