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烽火九江 二七九、戰神薛嶽(1)(1 / 2)

盛夏的江南,暴雨過後更是濕熱無比,即使什麼事都不幹,你都會感到渾身粘糊糊的,如果走到陽光下,你會在頃刻之間感到胸悶和眩暈,隨時都有一旦倒下便再也爬不起來的可能。

而在廬山西南麓的一個峽穀裏,卻是寒氣習習,雲霧繚繞,國軍第一兵團薛嶽的指揮部,就隱蔽在這如春的花香鳥語之前,一隻麻雀的鳴叫,都會引起遙遠的回聲。

每天都有日軍的飛機從頭頂飛過,但卻無法察覺出任何蛛絲馬跡。

千年古柏濃蔭的覆蓋下,四處翠竹青青,灌木叢叢。一條青石鋪就的小路拾級而上,頂部便是一個橢圓形的山洞洞口,一條綠色的布簾垂掛而下,遠遠看去,如山壁上爬滿的青苔並無二致。

洞口,四個國軍士兵在潮濕的霧氣中,昂首挺胸地佇立著。

洞內反倒十分幹燥。

撩起布簾後,你看以看到裏麵像是個葫蘆似的外窄內寬,最先出現在你麵前的,是一個大約十個平方的警衛處,那裏坐著至少兩位尉級軍官,他們的身後又有兩個洞口,一個是報務室和作戰參謀室,另一個則是薛嶽的辦公室兼起居室。

薛嶽手持煙鬥,站在麵對洞口的作戰沙盤前苦思冥想,他的身後就是一張簡易的行軍床,床的旁邊是一張當地村民家常見的普通八仙桌,桌子上擺著三部電話和一些卷宗,也就權當辦公桌了。桌子背後的牆壁上,還貼著一張軍事地圖。

他的手裏,拿著從軍統總部轉來的上官雄發出的電報,按照上麵鬼子的部署,他親自動手調整了沙盤上敵我兵力的標識,總覺得哪裏不對勁。

從九江到武漢,至少有三條路線可走,一條是沿長江兩岸逆江西進,這既是距離上的捷徑,又可以充分發揮日寇海空優勢;一條是由大別山北麓由北南下直搗武漢,雖然缺乏海軍掩護,但鬼子的空中優勢絕對,並且利於裝甲部隊運動;還有一條是沿南潯線向德安、永修、南昌方向迂回湖南,或者由德安、武寧、修水,江石州包抄武漢。可從上官雄送來的兩份情報來看,一路是十一軍沿長江兩岸西進,在海軍和航空隊的掩護下,由瑞昌、田家鎮直取武漢,二軍隻作為牽住第五戰區中國軍隊的輔攻;一路是由十一軍牽製長江兩岸的中國守軍,再由二軍沿大別山北麓主攻武漢。

而上官雄又明確表示,後者是岡村寧次放出的煙霧彈。

武漢會戰開始至今,從安慶、馬當和九江的相繼淪陷,薛嶽判斷出,敵人由岡村寧次率領的十一軍擔任主攻應該是毋庸置疑的,在這種情況下,由第二軍沿大別山北麓主攻武漢的西進計劃則明顯是假的。

問題是,如果武漢會戰日方的主動權是掌握在岡村寧次手裏的話,那麼他為什麼會置南潯線上十多萬國軍部隊於不顧,而沿長江直取武漢,這與日寇決心傾全國之力,以武漢會戰為契機,徹底消滅國軍有生力量的戰略原則不相符。

薛嶽知道,熟知中國地況地貌和風土人情的岡村寧次,是個野心勃勃的家夥,他絕對不會如此目光短淺地隻顧攻城掠寨,而置南潯線上的國軍於不顧,毫無軍事價值地去搶占一座空城。

他在想:如果我是岡村寧次的話,我會怎麼辦呢?

他覺得自己一定會讓第二軍拖住長江以北國軍第五戰區的部隊,然後派一個或者一個半師團,在海空優勢的掩護下,沿長江兩岸西進,既分割了九江以西長江兩岸的國軍部隊,又造成第九、第五戰區國軍各自為陣,互相無法支援的局麵,然後再集中優勢兵力打通南潯線,象一塊三明治一樣把兩個戰區的國軍部隊分片切割,然後完成戰略大包圍。

他能夠想到的,他不相信岡村寧次就想不到。

這時,從外麵傳來警衛官的報告聲。

“報告。”

“進來。”

“報告總司令,軍統的沈處長求見。”

薛嶽一聽,問道:“軍統有幾個沈處長?”

“據卑職所知,隻此一人。”

“讓他滾回去!”

原來戴笠正與一位電影女明星打得火熱,為了拍馬屁,這個軍統總務處的沈處長,不僅在重慶楊家山為戴笠蓋了一幢別墅,還打發手下到各地去搜集名貴樹木和奇花異草,結果特務們坑蒙拐騙,明搶暗偷,竟把四川大軍閥、陸軍上將王陵基母親墳上的一株古柏樹也挖跑了。如果換作別的雜牌軍司令,看到戴笠是蔣委員長眼中的紅人,也就隻能是忍氣吞聲,但王陵基現為第九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三十集團軍總司令,正率領第七十二軍部署在南潯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