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這像是一個讓人鄙視的陰謀詭計!事實上,它是帕特南深思熟慮後作出的決定——這也是他所采取的推動事業成功的若幹聰明的舉措之一。帕特南對凡戴客十分了解,他覺得博士一定會同意和他調換順序、互換演說辭的。

帕特南曾在很多家代理店都幹過,他經過艱苦的奮鬥、經曆了許多挫折,才成為出版界的領頭羊,並在國際版權的競爭中大獲全勝。正因如此,那天晚上他才與博士一起受邀發表演說。帕特南對博士所要演講的內容十分清楚,而且他知道這些內容都非常好。可帕特南並不是為了這個才與他調換材料的。他是想讓博士替他說出他那討論很久的、重要的商業問題,才想與他調換材料的。

帕特南說: “當時,我把博士的演說辭說了一遍。到他演說的時候,就根本沒有任何顧慮,隻要根據我所講的內容,用商業角度考慮一下這個問題,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換言之,帕特南是藏身幕後,用巧妙的手段將博士推到前方,使之成為該問題的第一責任人。

這件有趣的事說明作為領袖必須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通常,人們總認為做領袖的人多數都是名不副實的,隻對自己的光榮和顯赫感興趣。當人們發現領袖出現一點為自己邀功的苗頭,就會變得冷漠,甚至出現敵對的情緒。因此,真正的領袖都是在幕後進行他的計劃的。

大實業家富蘭克林也是這樣。25歲時,他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青年,當時,他創立了費城圖書館,後來又建成了一個學院(即今日賓夕法尼亞大學)。可是,他總是避免在這兩項事業中“出麵”。他用朋友的名義為喜歡讀書的人創立圖書館;建立學院之時,他也隱瞞自己創始人的身份,而歸功於一些熱心於公益事業的紳士。

富蘭克林這樣說道:“當你倡議一件於人類有益的事業時,不應老是想表現自己。如果這樣,人們就會很自然地以為你是個貪圖名利之人,也會使一些人心裏不痛快,而正是這些人將決定著你的事業……總而言之,犧牲自己一時的虛榮心,日後也能得到更多的補償。”

所以,聰明人處理問題總是以事業為根本出發點,並不看重個人的得失。

偉大的鐵路建築家哈裏曼病逝前,沙納西在其身邊陪伴,在談到這件往事時,沙納西說: “我感覺……他有一種偉大的力量,使得那些接觸過他的人都十分忠誠於他。他能具備這種力量,是因為他能慧眼識人,還能讓他身邊的人對他懷有一種深深的信仰,堅信他不為私利而為大眾謀幸福的誌向,那是一種比任何人的誌向都博大高遠的誌向。”

《紐約世界報》的創始人和出版人普利策也秉承這種精神,他對他的編輯們說,如果在一個緊急時期他所發的命令違背了該報的政策的話,編輯們可以不予理睬。

斯威夫特創辦了斯威夫特公司。一次,因為天太黑的緣故,公司的門衛沒有認出他,就禁止他去發電所,後來,他反而為這個門衛加了薪。

在麵臨眾多問題時,庸人總是將自己的利益、妄想和虛榮心居於一切事物之上。於是,真正具有領導才能的人,即使麵臨事業中一件極細微的瑣事,也會把它看得比自己所有的事情都重要。

第11章 讓他人積極效力的心理策略

向對方表示欽佩

當伍特將軍的汽車駛來之時,一位士兵正與其女友並肩漫步,他沒有向長官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