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他人對他什麼感覺,林肯自己總能兼容那些能夠擔當重任的人。同時,他對自己的弱點是很清楚的,他所重用的人都是能夠克製他的弱點的人。

平庸的人不僅不能容忍那些不易操縱的人,他甚至不願讓權力從自己手中分離出去,還總是抱怨沒有一個真正能用得上的助手。也許,他說的一部分是對的。可事實上,他並不需要那些人才。他永遠看不清自己,以為世界上隻有他才能把事情做好。無論他是否能看清自己,實際上,他已經把“自我”提高到了一個至高無上的境界。

如今,人們認為,正是因為德皇威廉二世在全盛時期不想讓他人與之競爭,才導致了德國在馬爾納一役甚至在世界大戰中的失敗。因為,大戰之初他所任用的都是能對他俯首帖耳的人,他的參謀部就是最好的例證,這是十分明顯的事。現在,我們知道莫奇因為缺乏勇氣而沒能堅持充分實施參謀總部原擬的進攻計劃。也許,實施這個計劃立刻就能取得勝利。這個計劃就是:在關鍵時刻,把進攻阿爾薩斯、洛林的左翼德軍抽調出來,加強右翼力量,直接攻打防守巴黎的法軍。

與威廉二世這個不幸的孫子相反的是,威廉一世多年來都能與氣焰囂張的宰相俾斯麥和平共處,因為他知道俾斯麥聰明,隻有他能統一普魯士與分裂的德國,使之成為世界上的強國。

當明尼波利斯西北國家銀行主席戴克談起人們成功和失敗的原因時,發表了如下有趣的言論:“我們知道……一名成功的商人身邊總會有很多有著堅強意誌的人。如果這位商人怕這些人危及到他而沒有努力重用這些人做助手的話,那麼,他就沒有資格成為一名商業領袖。僅憑一群隻知逢迎的人去發展商業是不可能的。因此,在一個蒸蒸日上的組織裏,應由一些位置較低的人去作出一些重要的決議。如果不是這樣,建設一個健全而偉大的商業就是一則笑談。”

因為真正的領袖有追求事業的熱情,所以他們能夠輕易犧牲自己的虛榮心。隻有這樣,他才能在身邊發掘人才以及有能力和肯幫忙的朋友。

我們知道,那些勉強出名的人不願意和比他地位更高的人在一起。他們寧可鄙視他人,也不願意恭維他人。有時,他們也願意讓他人“看到”他和聲名正隆的人在一起。可他的心腹朋友都是在地位上低於他,因而他能給予他們一些小惠的人。所以,那些真正能幫助他的人其實是與他絕緣的。

馬克西姆是著名的發明家和工藝家。他是這樣概括上述思想的: “人們隻是想從他人那裏得到讚揚和友愛而已。然而,人行於世,應該拋開他人的讚揚,讓人們伸出友愛之手。這是因為:隻要是接受他人的讚揚,並為此而陶醉不已,就會遭人嫉妒。嫉妒是仇恨之源。”

歸功於他人

什瓦普曾說:“隻有那些能把機會讓給他人的人才能稱得上是偉大的商人。有很多商人因為隻顧著個人的利益和榮耀,所以不能建立偉大的事業。”

有一次,洛克菲勒在立法委作證時,就將其個人成功的原因歸功於其他人。

卡內基說:“如果事必躬親,將所有榮譽歸於自己,那麼這種人怎麼能成就偉大的事業呢”

著名鐵路建築家哈裏曼對許多工程都有著傑出貢獻,正是因為他,整個加利福尼亞大峽穀才在洪水的攻擊下得以保全。後來,凱南這樣寫道:“如果有人問哈裏曼,那是誰控製了科羅拉多河,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