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鄧小平與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國 江澤民說:我比較傾向於使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個提法(1 / 2)

第九章 鄧小平與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國 江澤民說:我比較傾向於使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個提法

關於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的目標模式,也就是計劃和市場的問題這張“窗戶紙”,在鄧小平南方談話中終於被捅破了。這也是形勢所需,形勢所迫,已經到了該有個了斷的時候了。

鄧小平在視察南方時,直接麵對群眾,直截了當地闡述了他關於計劃和市場問題的基本觀點: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

這就對社會主義可不可以搞市場經濟這個長期爭論不已、阻礙我們前進的問題,作了一個清楚、透徹、精辟的總回答,從根本上解除了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看做屬於社會基本製度範疇的思想束縛。

鄧小平的南方重要談話,是我國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體製確立過程中新的裏程碑。鄧小平一係列精辟的論述,是他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新概括和新發展,為後來召開的黨的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目標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南方談話”之後,國內各方麵有關經濟體製改革的意見,逐步趨於一致,建立一種適合中國國情的、有利於生產力發展的、新的經濟運行體製已成為全黨的共識。

根據鄧小平南方談話精神,在黨的十四大召開前夕,1992年6月9日,江澤民在中共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上發表了《深刻領會和全麵落實鄧小平同誌重要談話精神,把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搞得更快更好》的重要講話。他指出:“加快經濟體製改革的根本任務,就是要盡快建立社會主義的新經濟體製。而建立新經濟體製的一個關鍵問題,是要正確認識計劃與市場問題及其相互關係,就是要在國家宏觀控製下,更加重視和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上的作用。”

江澤民的講話是不久後召開的黨的十四大的一個前奏曲。

江澤民說:“過去,我們往往隻看到市場的自發性方麵所帶來的一些消極作用,而很少看到市場對激勵企業競爭、推動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特別是看不到市場也是一種配置資源的方式,看不到它對優化資源配置所起的促進作用。這顯然是一種認識上的片麵性。最近經過學習小平同誌的重要談話,在對計劃與市場和建立新經濟體製問題的認識上,又有了一些新的提法。大體上有這麼幾種:一是建立計劃與市場相結合的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體製,二是建立社會主義有計劃的市場經濟體製,三是建立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體製。上述這幾種提法,究竟哪一種更切合我國的經濟實際,更易於為大多數同誌所接受,更有利於促進我們經濟建設的發展,還可以繼續研究,眼下不必忙於做出定論。

不過,我想在十四大報告中,總得最後確定一種大多數同誌都讚同的有關經濟體製的比較科學的提法,以利於進一步統一全黨同誌的認識和行動,以利於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的新經濟體製的建立。我個人的看法,比較傾向於使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這個提法。有計劃的商品經濟,也就是有計劃的市場經濟。社會主義經濟從一開始就是有計劃的,這在人們的腦子裏和認識上一直是清楚的,不會因為提法中不出現‘有計劃’三個字,就發生是不是取消了計劃性的疑問。而且,前麵已講到資本主義經濟也並不是無計劃。所以,我覺得使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是可以為大多數幹部和群眾所接受的。雖然這是我個人的看法,但也和中央一些同誌交換過意見,大家基本上是讚成的。當然,這還不是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