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章(1 / 2)

隨著阿秀將砂鍋下麵的火點燃,蕭燕綏的眼睛也變得越發亮了起來。

酒精的化學成分其實就是乙醇,沸點一般在78.4攝氏度,而水的沸點是100攝氏度,蒸餾的基本原理,無非就是利用乙醇和水的沸點不同,盡量將溫度控製在78.4攝氏度附近,造成大量乙醇先揮發成氣體,然後在冷凝管處遇冷液化,重新凝結成液體滴落在收集瓶中。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依然還是會有部分水蒸氣跟著蒸餾出來,但是,酒精濃度依然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蕭燕綏手邊現在沒有溫度計,自然也就沒辦法確保蒸餾液一直處在78.4攝氏度附近,不過,好在她有以往在實驗室裏的經驗,隻要確保最後每秒收集一到兩滴酒精,蒸餾液的溫度就應該是不會偏差太大。

更何況,溫度稍微低了一點也沒事,頂多是蒸餾的速度慢一點,她現在別的什麼實驗器材都沒有,也就是時間最為充裕了。

——說起來,其實溫度計的原理也挺簡單的,隻要有一根極細的玻璃管,然後在裏麵裝上大約三分之一的墨水,接著將玻璃管密封。把玻璃管放在沸水中,標記墨水所在的刻度為100攝氏度,再把玻璃管放在冰水混合物裏,標記墨水所在的刻度為0攝氏度,0和100之間的刻度均勻分割就可以了。

隻不過,溫度計的製作難度在於,唐朝時期的玻璃製品,其實是琉璃,和後世光亮透明的玻璃,從成分到工藝,都存在較大差異。即使蕭燕綏自己的妝奩裏都有好幾件珍貴的琉璃飾品,但是,想要再去弄個極其細的玻璃管本身,卻十分的不容易了。

很快收回自己發散開來的思緒,蕭燕綏開口提醒道:“阿秀,你們注意著些,千萬別讓砂鍋裏的水燒開了。”

蕭燕綏坐在矮凳上,包成白饅頭的雙手乖巧的放在膝蓋上,眼睛一眨不眨的盯著整個山寨版的酒精蒸餾裝置,神色間極其認真和專注。

“是,婢子記下了。”阿秀和另外兩個人都點點頭。

整個蒸餾過程,其實就是一個頗為單調的等待過程,除去最開始的準備階段外,後麵就隻是長時間的維持水溫、然後收集冷凝管處滴落的液體罷了。隻不過,對於真心喜歡各種實驗的蕭燕綏來說,這種等待的過程,充滿了她所熱衷的技術和科學的魅力,簡單卻絕不枯燥。

唯一的一點小問題,大概就是,用燒酒蒸餾出來的產物,其實依然會是酒,而非酒精這件事了。

不過蕭燕綏本身就隻是為了準備一些酒精用來傷口消毒,而非是要求十分精細的實驗所需,這點小瑕疵,完全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大概得有一個時辰之後,茶壺裏的燒酒已經隻剩下小一半了,細頸瓶瓶口這邊接連的收集瓶裏,也已經有了大半杯的蒸餾產物。

眼看著盤中的冰塊也都融化成了一灘水,蕭燕綏拿過蒸餾出來的酒精,稍稍靠近自己,然後用手在瓶口輕輕的扇動,使極少量的氣體飄過來,聞了聞味道,覺得還行,滿意的開口道:“就先這樣吧!等水涼了之後再把東西都收起來,明日倒是可以多弄些。”

阿秀雖然不解,卻依然還是輕聲應下了。

因為酒精極易揮發,屋中又本就開著窗,以至於,這麼一次蒸餾下來之後,蕭燕綏的整個院子裏,幾乎都彌漫著一股濃鬱的酒香。

蕭燕綏將剛剛拿到手的一瓶高濃度燒酒或者說是含有雜質的酒精放在一旁,又取了蠟丸融化,蠟封好瓶口之後,才小心翼翼的將其放在了博物架上。

想要的酒精已經拿到手了,蕭燕綏走到院子裏,坐在小花園的秋千上,眼神微垂,安靜又乖巧的模樣,她一邊腳下輕輕的晃動兩下,一邊忍不住的開始琢磨西明寺那邊的事情。

如果按照她自己的想法,她昨日午睡的那間禪房肯定是需要調查的重中之重,就是不知道,祖父蕭嵩在興慶宮那邊和玄宗稟告的怎麼樣了,以及,自己到底有沒有機會再回去調查

卻說玄宗所在的興慶宮這邊,徐國公蕭嵩明明白白的當眾哭訴了一番自己孫女兒在西明寺的遭遇之後,便是玄宗,也登時震怒,立即下令,命高力士徹查此事。

高力士領命之後,蕭嵩臉上的神情總算是稍稍好看了些,便又向玄宗請旨,讓當日就在西明寺的蕭家孫輩蕭恒也跟著同去西明寺調查此事。

遇到歹人的蕭燕綏,碰巧幫了忙的張岱、之前露過麵的東宮三人,再有隱藏在暗處的李林甫和幕後之人,蕭嵩上朝後,頃刻間,朝堂上便是一番暗潮湧動,太子李亨滿懷心事,神色間更是心神不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