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心四周,你無平可以找到正在生氣發怒的人們。商店裏,也許顧客正在營業和營業員吵架;出租車上,司機也許正因交通堵塞而滿臉怒色;公共汽車上,也許兩人正在為搶占座位而大打出手。此種情形,舉不勝舉。那麼你呢?是否動輒勃然大怒?是否讓發怒成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你是否知道:這種緒根本無濟於事?也許,你會為自己的暴躁脾氣大加辨護:“人嘛,總都有生氣發火的時候”、“我要不把肚子裏的火發出來,非得憋死不可”。在這種藉口之下,你不時地自我生氣,也衝著他人生氣,你似乎成了一個憤怒之人。
挑戰冒火的憤怒
我們每個人都避免不了動怒,憤怒情緒也是人生的一大誤區,是一種心理病毒;它同其它病毒一樣,可以使你重病纏身,一蹶不振。憤怒者不僅僅表現出厭煩或生氣,這僅是一種外在表現,其核心則是一種惰性。也許你會說:“是的,我也明知自己不該發怒,但就是控製不住自己”。“如果這樣,你更得看看心理學家如何替你診治了。”
其實,並非人人都會不時地表露出自己的憤怒情緒,憤怒這一習慣行為可能連你自己也不喜歡,更不用他人感覺如何了。因此,你大可不必對它留戀不舍,它不能幫助你解決任何問題。任何一個精神愉快、有所作為的人都不會讓它跟隨自已。
憤怒既是你做出的選擇,又是一種習慣。它是你經曆挫折的一種後天性反應。你以自己所不欣賞的方式消極地對待與你的願望不相一致的現實。事實上,極端憤怒是精神錯亂——每當你不能控製自己的行為時,你便有些精神錯亂。因此,每當你氣得失去自製時,你便暫時處於精神錯亂狀態。
同其他所有情感一樣,憤怒是大腦思維後產生的一種結果。它不會無緣無故地產生。當你遇到不合意願的事情時,就告訴自己:事情不應該這樣或那樣,於是你感到沮喪、灰心;然後,你便會作出自己所熟悉的憤怒的反應,因為你認為這樣會解決問題。隻要你認為憤怒是人的本性之一部分,就總有理由接受憤怒情緒而不去改正。
如果你仍然決定保留自己心中憤怒的火種,你可以通過不造成重大損害的方式來發泄憤怒。然而,你不妨想想,你是否可以在沮喪時以新的思維支配自己,用一種更為健康的情感來取代使你產生惰性的憤怒。既然世界絕不會像你所期望的那樣,你很可能會繼續厭煩、生氣或失望;但無論如何,你完全可以消除那種不利於精神健康的有害情感——憤怒。
每當你以憤怒來對他人的行為作出反饋時,你會在心裏說,“你為什麼不跟我一樣呢?這樣我就不會動怒,而且會喜歡你。”然而,別人不會永遠像你希望的那樣說話、辦事;實際上,他們在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會按照你的意願行事。這一現實永遠不會改變。所以,每當你因為自己不喜歡的人或事動怒,你其實是不敢正視現實,讓自己經受感情的折磨,從而使自己陷入一種惰性。為根本不可能改變的事物自尋煩惱真是太愚蠢了。其實,你大可不必動怒;隻要你想想,別人有權以不同於你所希望的方式說話、行事,你就會對世事采取更為寬容的態度。對於別人的言行,你或許不喜歡,但決不應動怒。動怒隻會使別人繼續氣你,並會導致上述這種種生理與心理病症。真的,你完全可以做出選擇——要麼動怒,要麼以新的態度對待世事,從而最終消除憤怒這一誤區。
也許你認為自己屬於其中一類人,即對某人某事有許多忿忿不平之處,但從不敢有所表示。你積怨在胸,敢怒不敢言,成天憂心忡忡,最後積怨成疾。但是,這並不是那些咆哮大怒的人的反麵。在你心理,同樣的這樣一句話:“要是你跟我一樣就好了。”你心偽,別人要是和你一樣,你就不會動怒了。這是一個錯誤的推理,隻有消除這一推理,你才能消除心中的怨忿。雖然有怒便發比積怨的胸好得多,但你會慢慢懂得,以新的思維方式看待世事,以致根本不敢怒,這才是最為可取的。你可以這樣安慰自己:
“他要是想搗亂,就隨他去。我可不會為此自尋煩惱。對他這種愚蠢行為負責的,是他不是我。”你也可以這樣想:
“我盡管真不喜歡這件事,卻不會因此陷入惰性。”
所以,為了消除這一誤區,首先你要以本書通篇論述的一種方法勇敢地表示出自己的憤怒;然後,以新的思維方式讓自己保持精神愉快,交界控製轉為內在控製;最後,不再對任何人的行為負責,不因為別人的言行影響自己的精神狀態。你可以學會不讓別人的言行攪亂自己的心境。總之,你隻要自尊自重,拒絕受別人的控製,便不會再用憤怒折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