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幾乎所有的宗教都提倡揚善除惡。例如佛教就告誡人們多積陰德,來世有報;惡有惡報,善有善報;多做好事,多資助困難的人。宗教是一種信仰,具有助人的暗示作用,能消除人的吝嗇心理。
消除敵對情緒
生活中,有些年輕人對別人常抱有一種敵對情緒,由此而產生憤怒,產生報複心理。
一個人的敵意來自他那陰暗灰色的心理和對別人的不信任,即使他並不明白別人在想些什麼,他也會在那裏懷疑別人懷有不良動機。
這種敵意是一種有害的情緒,不僅會傷害別人的善意和情感,而且對自己和身心健康極為不利。
有沒有可能緩和一個人的敵對情緒,使之成為一個相信別人的人呢?
答案是肯定的。大凡善良的人均能比較正確、客觀地看待、認識各種社會現象,比較冷靜、穩妥地處理各類事務,使習情常常處於一種平和而又積極的態勢之中。
至於如何使自己成為一個心寬氣和的人,如何摒棄陰暗灰色的心理,下麵幾點建議,供參考:
(1)讓你的親人和知心朋友了解你,知道你已經認識到自己的確存在著遇事發怒的壞脾氣,並且向他們表示你已經打算控製這種不良的情緒,要求他們的支持和幫助。
(2)當與人為敵的思想在你的頭腦中現的時候,要用理智來克製自己的感情。你這時千萬不能發脾氣,理性常常會幫助你克製自己的怒火,使敵意、怒氣漸漸消除、化解。
(3)遇事千萬不可魯莽,應當設身處地替別人多想一想,這樣你才能理解別人的觀點和行為舉止。在大多數場合,你這樣做了,就會發現自己的憤怒此刻已常使憤怒失去它的爆炸性。
(4)幽默能緩解矛盾,使人們融洽和諧。在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難免會發生一些摩擦或誤解,而一個得體的幽默,往往能使雙方擺脫困窘的境地。幽默,常常使憤怒失去它的爆炸性。
(5)在與人開始交往時應當不抱成見,尋找機會取得別人的信任,奉行心誠待人的辦事原則。如果你處處關心別人,常常用友愛的態度對待大家,你就會消除怒氣。因而也就不會損害你健康的身體。
(6)對人不要斤斤計較,不要打擊報複,這樣你會感到好像從自己的肩上卸下那沉重的憤怒包袱,幫助你忘卻不愉快的事。
千萬不要忽視敵意,憤怒對自己的危害,從現在開始就重視它。如果一個人不重視積極地消除敵對情緒,那麼他仍會遇人處處暴跳如雷;而如果能堅持做到上麵提出的幾點建議,經過一段時間以後,你就會感到自己受益不淺。
克服羞怯心理
幾乎所有的人都有過某種過度的差澀和膽怯,不過有些人表現得特別嚴重。
影響人的心理、個性、性格的因素很複雜。但是,不管這種心理是不是天生的,我們總是有能力糾正自身不良的心理狀態和性格類型的。羞澀心理會大大妨礙與他人交際,會對人產生強烈的心理壓力,以至縮短壽命。
為了克服心理上的羞怯感,建立起正常的自信心,醫生和心理學家們提出以下一些有益的建議:
(1)在和別人交談中不要躊躇、畏縮、要相信自己說的話和別人說的話是同樣重要的。
(2)忘掉你自認為可能的缺點和弱點,甚至不妨把優點列成表,每天提醒自己,以增強信心,克服自卑感。
事先想好你想說的話,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顯示自己這方麵的經驗和技能。
(3)如果你在人多的場合感到羞怯、恐懼時,可以立刻做幾次深呼吸,把注意力從自己身上轉移開,聽聽他人的談話。要牢牢記住,別人也與你一樣關心著自己留給周圍人的印象,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羞怯心理。
事實上,可以說沒人真正徹底地克服了羞怯心理。但是,大多數人學會如何帶著它一起生活。向別人開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像政治家、名演員這樣一些大部分時間都在眾目睽睽下度過的人也承認,麵對公眾時,也常會出現羞怯感,他們每天都在同羞怯心理作鬥爭。
努力克服和控製著差怯心理,會帶來很多好處,其中最主要的是向別人提供了一個進一步了解你、關心你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