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免夜長夢多,蘇言安排趙千戶立即就出發,帶人去把鎮北王的藏寶給取回來。
趙千戶明白事不宜遲,欣然領命而去……
望著趙千戶火急火燎離去的背影,蘇言轉而對三位將軍吩咐道:
“鎮北軍群龍無首,猶如一盤散沙混亂不堪,這兩日勞煩諸位將軍,帶兵出城去,收攏支離破碎的鎮北軍。”
可以預見的,鎮北王意外被俘虜,那殘餘的幾萬鎮北軍,必然會亂作一團,這對於自由貿易區的治安問題,是個潛在威脅。
趁那些殘兵敗將還沒有走投無路,鋌而走險的情況下,趕緊去收編統一管理,省得他們被有心人利用落草為寇,將來還得費時費力去剿匪……
“蘇公子放心,這事包在我們幾個老家夥身上。”李將軍眉開眼笑地應承道。
這事即使蘇言不提,他們三個早已商量好,這是一個補充兵力,以及擴大實力的絕佳機會。
鎮北王留下的,不僅僅那藏寶價值連城,那些散兵餘部,隊對於三位將軍來說,更是不可多得的寶貝,甚至可以說是千金不換。
手裏有兵,就有實力,還擔心沒錢?
再說了,手裏有兵,腰杆才能挺直。
這次與大周打了幾仗,三位將軍可謂是損失慘重,就差些沒成光杆將軍了。
因此,聽聞蘇言提出讓他們去收攏鎮北軍的殘餘,可以說是正合他們心意。
“此事最好在兩天內完成。”蘇言托了個底道:“剛剛收到消息,鎮西王大軍,最遲三日內便能到達吳蘇城。”
三位將軍聽到這個消息,並沒有半點的意外,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鎮北王往吳蘇城方向逃,鎮西王大軍,就跟在鎮北王屁股後麵追來。
盡管這次的鎮北王造反事件,可以說基本就算是結束了。
可是大周的軍隊,仍然駐紮在江邊郡虎視眈眈,對楚國來說,始終是個威脅。
顯而易見,鎮西王這次率領大軍前來吳蘇城,追著鎮北王隻是其次,最為重要的,就是前來與大周擺開了陣勢談一談。
還打不打?
肯定是不打了!
任誰都能看得出來,大周已經錯過了最佳的,進攻楚國的機會,麵對鎮西王的大軍,大周不過就是做做樣子,以爭取到更多的談判籌碼,跟楚國硬幹的可能性極小。
畢竟,就算這次楚國經曆了鎮北王叛亂的戰火,實力任然不容小覷,如果硬要攻打楚國,吃虧的定然是深入楚國腹地攻城拔寨的大周軍。
而從楚國的角度來看,很顯然,同樣不適合在經曆過內部戰亂後,再與大周硬碰硬,楚國已經傷不起。
正因為目前的局勢十分的明朗,雙方掌權者才會有意坐下來,談一談如何結束這次的誤會與摩擦。
這也是大周與楚國幾百年來,雙方打了無數場戰爭,在誰也不能奈何誰的情形下,形成的了不成文的默契。
打不下去的時候,就坐下來談一談。
這也是為何,逍遙先生帶著張伶然離開吳蘇城前,跟蘇言說的,讓他考慮一下,促成兩國在自由貿易區裏,更為自由的貿易。
如此看來,逍遙先生一早就判斷,兩國之間必定會坐下來談一談。
不過這些,都不是三位將軍最為關心的問題,隻見李將軍憂心忡忡地問道:
“蘇公子,這次鎮西王親自領兵前來吳蘇城,我們這些鎮北軍的舊部……”
李將軍話沒說完,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不過他的意思已經表達得很明確,他也不擔心蘇言這樣聰明的人,會聽不出他的言下之意。
果然,蘇言聽聞李將軍的擔憂後,連忙勸慰道:
“這次三位將軍不但棄暗投明,在與大周的對戰中,更是勞苦功高,將功抵過那是綽綽有餘,無需過多地擔憂。”
這一番話,倒不是蘇言安慰三位將軍的話,更不是言不由衷的虛偽承諾。
毫不誇張地說,這次蘇言從荊都領了皇上的密令而來,如不是順利地‘逼迫’三位將軍投誠,最終的結果,肯定不如此刻這般的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