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女人言談簡與繁(1 / 2)

五、女人言談簡與繁

吸引人的談話各具魅力。有的女人雖然在談話內容上不占優勢,但有時她的說話方式卻給人一種非常迷人、非常舒服的感覺。畢竟說話者有個性,每一次對話會因為說話技巧的不同而有各種不同的回響、反應。

那麼,使對方願意聽你說話且達到迷人效果的說話技巧,具體而言究竟是指什麼呢?答案就是語言的簡與繁,說話的繁簡並無定勢,相得益彰,隻要恰倒好處,繁有繁的功效,簡亦有簡的精妙。

1.說話冗繁也增效果

捷克諷刺作家哈謝克的名著《好兵帥克》裏有一個克勞斯上校。此人以說話羅嗦聞名。他有一段的“精彩”講話:

“諸位,我剛才提到那裏有一個窗戶。你們知道窗戶是個什麼東西,對嗎?一條夾在兩道溝之間的路叫公路。對了,諸位,那麼你們知道什麼叫溝嗎?溝就是一批工人所挖的一種凹而長的坑,對,那就叫溝。溝就是用鐵鍁挖成的。你知道鐵鍁是什麼嗎?鐵做的工具,諸位,不錯吧,你們都知道嗎?”

克勞斯上校的這番話,雖然是作家加工過的,但生活中、社交場上說話羅嗦也不乏其人。可見說話適量也是社交口才的基本技巧之一。

適量既指說話的多少適當,也包括說話的音量適宜。應該指出的是,適量並不是都是少說為佳,更不是指那種語量沒有變化的老和尚念經。適量與否應以是否達到了說話目的為衡量的標準,說話的音量的高低、內容的簡潔與冗煩,並無定勢。

請看下麵幾段話:

1.您看,這麼晚了還來打攪您,真過意不去。您要休息了吧?真對不起,對不起……

2.我不同意這個意見!我明確表示不同意。不管你們怎麼看,我就是不同意。

3.那不是我說的,我怎麼會那麼說呢?您想,我能說那種話嗎?那確實不是我說的。我怎麼會那麼說呢?

上麵的幾段話,初聽起來似乎有些“廢話”,但都是為了增強表達效果不得不說的“廢話”,是必要保留的語言的“冗餘度”。

第一段是表示道歉的話,重複幾句顯示了態度的誠懇;

第二段話中的重複是為了表示說話人態度堅決和不容置疑;

第三段則是說話人急於表白自己心情而采取的必要的重複。

這種語言現象在社交場合經常出現。

由此看來,交談中,並不排除為達到說話效果的必要重複,而要根據對象、環境、時間的不同,該多說時不少說,該少說時不多說。有的人自我介紹羅羅嗦嗦,祝酒時說上半個鍾頭還不停,批評起來沒完沒了……這樣既影響說話效果,又影響自己的社交形象。

2.風格簡明更難得

英國人波譜說:“話猶如樹葉,在樹葉太茂盛的地方,很難見到智慧的果實。”清代畫家鄭板橋詩雲:“削繁去冗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

當今語言大師們則認為:言不在多,達意則靈。可見,用最少的字句,包含盡量多的內容,是說話水平的最基本要求。滔滔不絕,出口成章,是一種“水平”,而善於概括,詞約旨豐,一語中的,同樣是一種“水平”,而且更為難得。

兩千年前,馬其頓國王率領軍隊遠征印度,時值盛夏,將士們口幹舌燥。國王無奈;派人四處找水,結果隻找來一杯水。國王高舉水杯,對將士們喊道:“現在已經找到一杯水,有水就有水源,為了水源,前進吧!”要言不煩,說完便將那杯珍貴的水倒在地上。將士們受到鼓舞,群情激奮,頑強地向前線衝去,奪取了戰鬥的勝利。

試想,倘若國王發一通冗長的訓示,邊說邊喝盡那珍貴的一杯水,恐怕是不會有“群情激奮”之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