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病逝”。

然而對謝容英來說,自他知曉了阿兄的那位發妻所做的事情後,就覺阿兄讓他的發妻——那位皇後的嫡妹“病逝”,令其可以在他看不到的地方活著,已然是很大的恩賜了。

隻是謝容英顯然沒想到,他的阿娘竟然會在阿兄死後,將小高氏又重新接了回來,還這樣大剌剌的放在宮裏。

“阿娘……”謝容英看向高氏的目光帶了幾分乞求。他從前是真的喜歡過小高氏的。但是,在多的真心,在他這個皇家人的心裏,也比不過權勢二字。因此,謝容英心中也隻是稍稍一動搖,就將小高氏放下,看向了高氏。

高氏頓了頓,才讓小高氏和其他宮人一道離開,問起謝容英的來意。

謝容英微微皺著眉,將四相的話轉述給了高氏聽。

高氏驀地瞪向了謝容英。

謝容英麵容淒苦,跪了下來,道:“阿娘,兒心知此事是委屈了阿娘。可是,如今定、敬二王對朝廷虎視眈眈,周遭蠻夷亦是蠢蠢欲動,隻待等到了好時機,就要對朝廷出手。而兒子身邊,雖有四大將軍在,但是,四大將軍之中,其中一位已然是耄耋之年,根本上不得戰場,一位秦老將軍也年紀不小,隻能做守成之將,一位乃是寧遠侯……那人,卻是昭王的親舅舅,雖說其妻兒都在長安,但若當真要其抉擇,卻也說不準寧遠侯是要幫誰,而剩下的那一位,也是兒唯一能重用並相信的人,而那人,卻是寒門出身,無父無母無妻無子,如今的少年將軍。兒雖能用,卻也不敢將太過重要的事情交由他。”

謝容英說到此處,心中也是感慨良多,歎道:“如此算來,兒朝中文人雖多,武將卻少。能讓兒信任並重用的武將就更少了。然而昭王卻不同。昭王本身就曾立下赫赫戰功,麾下幾大副將更是跟著昭王一起長大的,對昭王更是忠心耿耿,無人能比。至於殷王……”

謝容英麵上露出一個嘲諷的笑容,“旁人隻看到如今的殷王與昭王相見不相識,然而兒卻是清清楚楚的記得,當年的殷王與昭王是如何的手足情深。朕不信昭王,更不信殷王。可是,朕的皇位若要保住,卻是需要忍辱負重,拉攏昭王。阿娘,是兒無能,要委屈您了!”

高氏覺得自己的神智恍惚了一瞬,仿佛又清醒了過來,愣了一會,低頭看到已然泣不成聲的謝容英一眼,才道:“是,是該拉攏。”爾後就拉住了謝容英的手,頗有些沉重的道,“既如此,那阿娘就閉宮不出。至於昭王……那就給他榮寵!給他讓他承受不起的榮寵!”

謝容英一怔。

翌日,早朝。

新帝就將昭王這些年的功績說了一通,爾後便道:“昭王立功無數,先皇在時,便欲為昭王加封,隻是不曾想……”他歎了口氣,接著道,“不過,此事既是先皇所願,朕心中亦感念昭王立下的功勞,因此便加封昭王為輔政昭寧王,享藩王雙俸,除其嫡子之一可繼承世子位外,另冊封輔政昭寧王長子為親王位,封號……瑞,次子為郡王位,封號祥。再賜福清、福瑞、福慧、端慧郡主為公主,以嘉獎昭寧王功勞無數。另,昭寧王乃是朕之兄長,朕感念其功勞,自今日後,昭寧王在朕麵前,可行半禮,足矣。”

舉朝嘩然。

這榮寵,卻是……太過了些。

且要真的論起功勞來,諸臣不禁看向一側麵無表情正坐在席上的殷王,誰人不知,殷王自祖父起,就為元朔帝立下無數的汗馬功勞,殷王自己也是真正的少年將軍,立下的功勞也足矣傲視群雄。

而聖人卻可以像是睜眼瞎一樣,無視殷王的種種功勞,越過殷王,將昭王捧上高位,甚至還要給昭王沒有出生的長子以親王位,把之前元朔帝的遺旨也罔顧,讓昭王……唔,現在是輔政昭寧王的世子和長子,都有了王位,甚至還讓昭寧王可以對著聖人隻行半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