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希望過繼子來繼承傳承。然而昭寧王的情形特殊,乃是先帝詔書所留,留下這詔書時,文睿帝膝下已經有兩個兒子了。這就不太好分辨到底誰該真正的繼承皇位。
隻是,無論是誰最應該,現下坐在皇位上的那個人卻是謝容英。
因此朝中雖有些人心思浮動,但大部分人還是不曾多想,隻是在心中感到可惜——若是當初先帝的傳位詔書,傳給的昭寧王的話,縱然昭寧王是敬王之子,可是,隻瞧昭寧王的本事和能耐,再看一看這一位新帝繼位之後所犯下的種種糊塗事情,還有最近才發生的後宮妃嬪生下妖孽的事情,不少人就覺得,若是換了那位昭寧王,又哪裏會發生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
不但是朝中有些人覺得可惜,那些朝堂外的人,也覺可惜。
昭寧王的本事和福氣是人人皆知的——連上蒼都托夢給這位昭寧王,讓昭寧王將三樣更出色的農具模樣告訴給昭寧王,還讓昭寧王想出了冊書和曬鹽之法,可見老天也是疼惜這位昭寧王的。若是昭寧王繼位,如今又豈會戰亂再生?
說不得,依照昭寧王的威望,這些事情,就完全不會發生。
謝容英也好,定、敬二王也罷,在聽到這些傳言和可惜之語後,心中既惱怒又難堪,卻也無可奈何。
誰讓這些傳言中,說的種種都是確確實實發生的事情?誰讓那些功勞,都是昭寧王謝遠真真正正所做到的事情?
他們就是想抹黑謝遠,又該從何處抹黑?
三人隻能壓著性子,不讓自己被這件事情氣壞了身子。
而謝遠原本想要的也就隻是這樣一個結果,這樣一個眾人會覺得——唔,原來昭寧王才是原本最該選做帝王的人,說起來也是,若是昭寧王繼位,是不是現下就不會發生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是不是以昭寧王的赫赫戰功,就不會有人敢諸多挑釁,弄得大慶朝不但邊境戰亂不止,兩個藩王同時反了,就連前朝皇室都冒出頭來搗亂了?是不是以昭寧王的孝道,就不會像如今這位新帝一樣,在百日孝期之內,弄出一個孩子來,而那個孩子出生之後,竟還是一個妖孽?哎,總之,為何當初繼位的不是昭寧王?明明昭寧王也是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且論序齒,也該昭寧王這位兄長在先才是。
有了這樣的認知,謝遠將來在“清君側”後,再使謝容英退位甚而“病逝”,爾後再繼位,也就沒有那麼艱難了。
至少,群眾基礎已經有了,不是麼?
孤鴻子這一段時日除了為謝遠出謀劃策之外,就是幫謝遠培養新考試選官出來的一批文人,再聞得這樣的消息後,神色微微複雜。
他原本以為,謝遠是需要他的謀略進而登頂,可是,現下看來,謝遠身邊,並不缺少謀臣,就是謝遠自己,本就是心有七竅,聰明透頂之人,很多時候,根本不需他們這些謀士的提示,這位昭寧王就自己想出了種種應對之法,並且,還是走一步想百步,如今還沒有真正去反,就已然開始為將來的登基造勢;如今還沒有登基,就已經將登基後要做的一二三件事情也都訂好了計劃。
至於昭地……昭寧王仁善有才重文人的名聲早已傳出,不少流民心知昭寧王的好,一旦到了昭地,隻要肯幹活,就能有田耕有地種,生了小郎君和小娘子昭王府還有補貼,尤其是小娘子的補貼更多,如此一來,昭地的人口這幾年一直再增加,最近更是暴增,其中將近一半的青壯年,都被收編,成了昭王府的私兵;而自從謝容英一再做出挑戰文人底線的事情後,不少文人尤其是寒門文人無可奈何之下,隻能去現下唯一考試選官的昭地,想要尋求出路,昭地的人才更是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