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繞彎子太累,言語要通俗易懂(1 / 1)

1、繞彎子太累,言語要通俗易懂

有一些人總喜歡說一些難懂的話,用一些偏僻、文縐縐的字眼,顯得自己多麼有學問,其實這會讓對方聽起吃力,從而影響交談的效果。所以,在與人交談時,一定要注意言語的通俗易懂。

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喜歡說一些難懂的話,用一些偏僻、文縐縐的字眼,顯得自己多有學問似的;或者出口成“髒”,並已成為習慣,不但不以為恥還自鳴得意;或者故意使用一些對方聽不懂的成語典故,還誤認為對方會覺得自己說話簡潔、口齒清晰、很有學問。

例如,一位超市店員對顧客說:“雨後萬物更新,令人心曠神怡。”盡管他挖空心思,咬文嚼字,但對方卻不知“心曠神怡”是什麼意思,還是“雨過天晴,空氣清爽,真痛快啊!”較好,既親切又易懂。

如果對方能很快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也許他會覺得“這小子真行。”可是,如果對方不明白你的意思,他一定會很反感的:“你到底說些什麼?亂七八糟的!”

有人尤其是一些大公司的推銷人員喜歡在會話中用一些不常用的外來語(主要是英語),雖說言語豐富是一個優點,但是,如果對方聽不借,就會感到不知所措和難為情。因此,有亂用外來語怪癖的人必須適可而止。有一些不正常的話,估計對方可能聽不懂但又不能不說時,該怎麼辦呢?就盡量不要傷害對方的自尊心,用較溫和的方式表達。

有的人吹毛求疵、故弄玄虛、說話帶刺,這很令人討厭,推銷人員應引以為戒。在與顧客談話的過程中,除非是難懂的專有名詞,一般來說應盡可能使用忠實本意且通俗易懂的語言,隻有這樣,才能使對方感到親切。

其實,在與他人交談的時候,談談辭應以通俗易懂為好。盡量能夠做到口語化。

生活中的語言要“上口”、“入耳”。“上口”是對說者的要求,就是講起話來清楚、順當,與平常說話沒有什麼差別,“入耳”是聽者方麵的效果,叫人聽起來心裏明白,沒有什麼語言降礙。

有些人為了炫耀自己有學問,總是有意無意地說一些高深莫測的話,給交流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晚上,李書生被蠍子咬了一口。他搖頭晃腦地喊道:“賢妻,迅燃銀燈,爾夫為蚊蟲所襲。”連說幾句,他的妻子怎麼也不明白。疼痛難忍的書生氣急之下隻得叫道:“老婆子,快點燈,蠍子咬著我啦。”

故事中的書生,為了顯示自己的高深學問,結果隻好自討苦吃,這既害了自己,又害了別人。由此可見,嘩眾取寵的語言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有些人總是認為,如果不用幾個美麗的辭藻,就無法顯示出自己的高水平。

其實不然,世界著名科學家愛因斯組的相對論在《物理學年鑒》發表後,引起整個性界的轟動。有一次他應邀到一所大學去演說,有人間他究竟什麼是相對論,他解釋說:“所謂的相對論就像是假如讓體坐在一個膘亮妨娘的身旁,既便坐上幾個小時,但你覺得像是片刻;反之,如果讓你坐在熱火爐上,即便是片刻,你也會覺得像幾個小時,這就是相對論的意義。”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舉世皆知它的深奧,然而,經他通俗的解釋,讓一些外行人也能通曉其中的道理,這不能不說是樸素語言的功效。

語言通俗易懂,並不等於枯燥無味,而是平淡之中寓新義,質樸之中見神奇。

交談中不要用聽不明白的文言詞或成語。說話是用聲音來交流感情,文字的字形不起媒介作用,如果在交談中摻雜一些不便於聽的或為聽者所不熟悉的文言詞或成語,對方聽起來吃力,就會影響交談效果。所以,必須斟酌使用。如“宜於”可改為“適合”,“即”可改為“就是”,“何其相似乃爾”可改為“這是多麼相似的啊”等等。

通俗樸素的語言就是要在詞語的錘煉上下功夫,把普普通通的詞語用得巧妙,讓它發出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