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讓態勢語為你的演講添彩(2 / 2)

一個演講者從上場到下場,除了通過語言表達演講內容外,還需要靠表情和動作等態勢語作為輔助。表情和動作包括儀表風度、麵部表情、眼神、手勢等方麵。它們是有聲語言的輔助手段。

演講者的儀表、風度是演講中不可忽視的因素。儀表風度在平常的交際中就很受人關注,在演講的時候應該更受聽眾的關注。可以類比地說,一個演講者和一個影視演員或戲劇演員一樣,在儀表風度上都要受到聽眾和觀眾的嚴格審視和評斷。孫中山先生曾經深刻地指出:一個演講者“身登演說台,其所具風度姿態”,應該是“衣著整潔、舉止大方,還沒開口即使全場有肅穆起敬之心”。他認為,演講“最忌輕姚作態”,要“處處出於自然,有時詞旨嚴重,喚起聽眾注意力……在他那張蒙古人型的臉上,一雙銳利的眼睛熔倡發光,表現出一個不屈不撓的戰土對謊言的反對以及對生活的誌實。他那雙眯縫著的眼睛在燃接著,使著眼色,諷刺地微笑著,閃爍著憤怒。這雙眼睛的光澤使得他的演說更加熱烈,更加清晰……他精神上有一種不可戰勝的力量從他的眼睛裏噴射出來……他的演說總是讓你親身感受到:真理是無可反駁的。

一段描寫列寧態勢語的文字說:“列寧演講時,精神煥發,生氣勃勃,不停地在台上走動著。他通常總是站在講台外講。因為講台使他感到拘束,他登上講台開始演講,可是未等講完三五句話,他就離開了講台。他急步走到台前,來回走動著演講,隨著演講內容的不同而打著生動有力的手勢,並時而俯身向前,時而仰身向後。他努力使自己的演講引起聽眾的強烈反響和共鳴。他演講的姿態真正體現了他無窮的精力和思想上巨大的內在力量。”

各種態勢語具有不同的功用,但大體說來不外乎三種:

(1)直接傳情授意;

(2)強化情感恩想的表現力,起輔助、加勢、渲染作用;

(3)塑造演講者自身形象。當聽眾的掌聲經久不息,演講者欲使掌聲停下來繼續講話時,他環視會場,不發一言,隻是雙手伸出,掌心向下扇幾下,示意場麵靜下來,這就是傳情授意的一個實例;當聞一多先生一邊敲打著桌麵,一邊憤怒地詛咒國民黨特務的罪惡行徑的時候,他擊打桌麵的態勢動作就發揮了強化思想表現力的作用;演講者登上講台,精神飽滿、自信有加,服飾得體,揮灑自如,給聽眾以強烈的感染,此即為“塑造形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