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1 / 3)

,(首字母+rg點)!

==第一百一十三章==

薛庭儴一直睡到蒙蒙亮才起,他從床板上坐了起來,拿起壓在身下睡了一夜的題袋,才開始收撿床鋪。

鋪蓋被疊得整整齊齊,堆放在號舍一角的地上,其下放著包袱皮墊著。他將題袋放入書袋中,懸掛在身前,便拿著臉盆、口杯、布巾子,卻水缸那裏洗漱了。

一路行來,許多號舍中都還點著燭火,考生們埋頭寫著題。忽而,聽到有腳步聲傳來,下意識抬頭去看行人。薛庭儴就見昨日還精神抖擻的考生們,如今一個個都是疲憊不堪,有的發髻淩亂,有的眼角還糊著眼屎。

此時端著臉盆,明顯準備去打水洗漱的薛庭儴,看起來就像是個異類,與貢院的氛圍絲毫不符。

不光考生看他,守了一夜的號軍了也看著他,俱都心想這個人是來考舉人的?莫怕是走過場的吧。

就在薛庭儴剛背過身,去巷道尾處打水洗漱的同時,佇立在旁邊不遠處的一個號軍突然動了一下。這整條巷道除了有人巡邏以外,每十個號舍還有一名號軍負責監視,時不時走動一下,看看考生在做什麼。

此時這名號軍動了,看到的考生都當他是巡視,並未放在心上。沒人注意這名號軍進了其中的一間號舍,須臾就出來了,麵色似有疑惑。

薛庭儴淨了麵,又用青鹽細細地刷了牙,才端著臉盆回去的。

快至號舍的時候,他見負責巡視他們這一片的號軍挪了位置,之前明明站在火字四號的門前,現在突然卻轉到了火字八號門前。薛庭儴是在火字七號,不過他並沒有放在心上,這些個號軍時時在動,也沒有規矩對方一定要站在某個特定的位置,不然還怎麼監視考生。

因為他的矚目,對方看了他一眼,他也看了對方一眼。旋即就交錯而過,薛庭儴進了號舍。

他將臉盆放在一角,打算去拿銅鍋做早飯時,突然發現他的東西被人動了。

薛庭儴有一個習慣,這個習慣是打和招兒學來的,那就是用了什麼東西,要歸於原處。也就是不會隨手亂放東西,上次放在哪兒,下次去那兒拿,肯定還在那兒,這樣可以避免總是找不到東西。

他的鍋被人動了,他那兩隻銅鍋應該是放在考箱上頭,此時卻被放在考箱旁邊的地上。若是一般人,肯定不會注意這些細節,隻當是自己隨手放忘了。可惜卻遇上了薛庭儴,他很確定在他走後有人來過這間號舍,還翻了他的東西。

他沒有去檢查考箱,似乎並沒有發現這一切,從考箱上方一個下陷的台子上,拿出了麵。

這些麵是提前讓人擀製好的,切成細細的一根根,而後擱在陰涼處晾幹。這樣的麵可以放十半月不會壞,一般人家沒人願意費這種功夫,現吃現擀就好。可貢院裏卻沒有那麼方便,有了這些麵,隨便下一碗就能吃,既填肚子又養胃。

薛庭儴給自己做了一碗雞蛋麵,配著醬菜,吃了一頓。

這一次他沒有敢吃撐著,吃到八分飽就停下了。將鍋碗拿去洗,洗完了再次淨麵洗手,方才來到考案前,從一直懸掛在身前的書袋中拿出考卷。

鄉試的考卷是製式的,統一為長一尺寬四寸的紅格紙,每頁十二行,每行可寫二十五字。每道題三頁考卷,均有編號,其中第一頁前半部分寫著試題,下麵才是正文。

七道題一共二十一頁,一個字都不能出錯,不然這道題就毀了。

貢院裏另還發了十幾張白色宣紙作為稿紙,一般都可在稿紙上擬好,確定無誤後,再謄抄至考卷上。

薛庭儴似乎第一次參加鄉試,看什麼都稀奇,將考卷在手裏摩挲了又摩挲,才珍惜地放進題袋,拿出稿紙。

磨了墨,他便執筆將第一道題目寫在稿紙上,而後便對著題目開始發呆。

外麵響起陣陣腳步聲,和低低的話聲,這是號軍們該換差了。考生們夜裏可以歇息,例如心大如薛庭儴,可這些號軍們卻是眼皮子眨都不能眨一下,要盯著所有考生。

薛庭儴並未抬頭,專心致誌地想題,不過他卻能感覺到有四道目光在他身上落了一下,旋即就移開了。

火字八號門前的號軍換了一個人,不過很明顯這個人沒有之前那個人謹慎,他似乎對薛庭儴十分好奇,總是時不時看過來。

薛庭儴仿若未覺,終於動筆寫下第一個字。

第一道四書題乃是:子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子出。

題目出自《論語季氏》:“孔子曰: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子出;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大意是講聖人認為禮樂征伐是國家大事,它的決策權屬於子,這樣才能保持國家統一的政治局麵。否則,政出多門,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非下大亂不可。

薛庭儴昨看到這道題,就有些諱莫如深。

無他,皆因此題曾在前朝多次出現在鄉會試的考場上,尤其是明洪武建文年間,乙醜、丁醜、庚辰三科會試皆出此題。會試乃是子腳跟下舉行,其目的不言而喻,乃是為了強調皇帝的最高決策權和國家的大統一。

之後再出此題,若是不符當時的時局,則完全是附庸之輩,為了拍皇帝的馬屁了。

而薛庭儴之所以會諱莫如深,恰恰是覺得黃明忠此人精明幹練在外,實則內裏就是酒囊飯袋。你光顧得為了麵子好看,也是感激皇恩浩蕩,拍拍皇帝馬屁也不是不可,可置於你座師何地?

皇帝話算數了,以吳閣老為首的一眾大臣們算什麼?

蠢!蠢!蠢!

薛庭儴在心裏連了三個蠢字,可寫出的文字卻是截然相反的,一片歌功頌德。

“惟治化治於下,則製度統一於人。

蓋禮樂征伐,子之製也。製度出於子,而不下移,非治化隆盛之際,其能然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