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我就當仁不讓,盤腿坐在坑上,王大媽笑眯眯的看著我,但她的臉上還是一臉的疑惑,似乎在說你能寫好信嗎?
“他比我們寫的都好。”大家異口同聲地向著王大媽說道。
那王大媽一聽也就樂了。
那時,是全國學人民解放軍的年代,誰家有個當兵的回家探親,全村的那女老少都會前來看望。那穿著草綠色的軍裝,那鮮紅的帽徽,那鮮紅的領章,就比今天的博士帽不知道要金貴多少了。
這時,我鋪開信紙,先寫下了一段開場白:
大柱同誌:
我是一名赴延安路過你家的紅衛兵,受到大媽的熱情款待。今晚就住在你家。我們也是大媽的兒女,我們為大媽有你這樣一個當兵的好兒子而感到自豪。
大媽讓我代筆給你寫信,以表想念之情。
以下便是以大媽的身份寫的了。大媽說,我寫,我沒寫幾句,就念給大媽聽。裏麵有的話是大媽說的,比如,你要吃好,吆喝大家搞好團結,千萬別想家……等等。
但裏麵仍有好多的內容都是我替大媽創作的。比如:你在部隊要讀毛主席的書,聽毛主席的話,按照毛主席的指示辦事,做一個毛主席的好戰士。
你要積極投身到毛主席親自發動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中去,誓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否則,咱們翻身做了主人的貧下中農還要吃二遍苦,受二茬罪……
這些當年耳熟能詳的話,王大媽似乎也能理解,因為當我哦在念給他聽得時候,她都高興的合不攏嘴。
“是啊,古人也說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這時,旁邊的孫如蓮笑著說道。
那個時代,勞動模範比今天的歌星明星尊貴多了。我們繞道吉百利,來到了山西省昔陽縣大寨大隊。
為什麼要去大寨?因為當年打紮全國知名,那是毛主席書裏的農業典型。大寨有兩個人物特別吸引人,這兩個任務,一個就是黨支部書記陳永貴,另一個是大寨的鐵姑娘隊的隊長郭鳳蓮。
當年的大寨大隊“七溝八梁一麵坡,”一場特大洪水有衝破了他們本就貧瘠的家園,是陳永貴這個當年的大隊黨支部書記,帶領鄉親們硬是用肩膀從山下挑圖上山造田。把環境惡劣的窮山溝變成了“坑上花被窩,囤裏糧冒尖”的富裕之鄉。
當年的郭鳳蓮,帶領二十二個姑娘城裏了鐵姑娘隊,她任隊長。她們和大寨的 男人們一起用肩膀扛起了災難,這些和男人們一起承受苦難和繁重勞動的姑娘們贏得了所有人的尊敬。
“鐵姑娘”在哪個年代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象征。
窮山溝裏的巨大變化傳到了毛主席的耳朵裏,買主席被大寨人的精神嗦感動了,號召全國學大寨。
於是,舉國上下就迅速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學大寨幹大寨的高*潮。中國農村的田野裏,到處都是紅旗飄飄,人山人海。人們挖溝造田,改良土壤,大搞農田基本建設,向土地宣戰,想荒山要糧,那種戰天鬥地的規模,那鍾萬眾一心的氣勢,是自今天的年輕人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
那一年,人民日報刊登了兩幅照片,一幅是毛主席和紮著山羊肚毛巾的陳永貴握手的照片,一幅是周總理接見穿著對襟小花襖的郭鳳蓮的照片。
當時,這一老一少真的讓人羨慕死了。
毛主席,周恩來在中國人民的心中就是“神”,不管過去和現在,現在覺得他們更“神”了。和“神”握過瘦的人是太幸福了,和幸福過的人間個麵吧。那也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