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人尤其害怕單獨出現在眾人麵前被大家注視,若迫不得已上台演講或從大家麵前走過,則會講話雜亂無章,走路手足無措,腿發軟,甚至有一腳高一腳低等過度緊張的表現。重症者往往會當眾暈倒。因此患者會極力避免出現在這種被他認為可怕的場所中。例如遲到了,幹脆就不進教室。
還有一些其他形式的社交恐懼症,如被人欺負了,擔心再遇到欺負自己的人而不敢出門;被老師批評了或被當眾嘲笑了而覺得無臉見人,害怕再次遭遇類似情況而回避社交等,都屬於廣義的社交恐懼症。
“亞社交恐懼症”常常被忽視,這類患者也屬於“怕見人”一族,隻是其嚴重程度不及社交恐懼症。其實質表現就是內心深處害怕與人交往,不願主動或盡量避免主動與人交往,被動交往時也希望盡快結束。
例如讓其購物、借東西,或與人談判、交涉什麼事,他們總是找各種理由推辭,或者不做,或者讓別人去做。他們回避當眾講話,上課很少發言,上課、開會不願坐在前排,若是被安排到了前排則拘謹、不自在,不敢輕易變換姿勢。
這種“亞社交恐懼症”對青少年的學習影響不大,但對其今後的正常工作影響頗大,必須引起重視,極早糾正。
患社交恐懼症的青少年普遍存在一些性格上的弱點,比如害羞,內向,膽小,懦弱,敏感,自信心不足,愛麵子,爭強好勝,過於關注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評價,對批評特別在乎、敏感等。
恐懼,是通向成功的絆腳石。因為恐懼,我們常常會長別人的威風,滅自己的誌氣,使自己陷入自卑當中。恐懼束縛了我們的行動,自卑抑製了我們才華的展現。恐懼和自卑好比給自己製造了一座無形的監獄,使生命失去自由。
要克服社交恐懼,首先就要注意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樹立一些良好的觀念:
一是悅納自己,樹立自信。很多社交緊張者就是因為不悅納自己、對自己不自信。所以,要改變首先就得在心裏接受和悅納自己,樹立起對自我的信心。
二是不要對自己要求過高。過於追求完美,對自己要求過高,就容易患得患失,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一心想要得到別人的承認,從而迷失自己。接受自己的現況,不要去管別人怎麼看,你越害怕出錯,就越會感到手足無措。
三是不要太在意自己的身體反應。緊張總是伴隨著一係列的生理上的不適,根據“強化理論”,如果緊張時我們太注意自己身體某些部位的緊張反應,就相當於是在強化自己的緊張行為,使其一步一步地加重。
而當我們不去管自己的緊張反應後,由於緊張得不到注意和強化,緊張反應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消退。
四是勇敢地去麵對。有社交恐懼心理的人,在社交場合下,往往會表現出逃避心理,害怕自己會出醜而不去麵對。其實,逃避並不能消除恐懼,相反,它會使你感到自己的懦弱,使你責備自己,以致下一次會更加緊張。
而且,我們也不可能逃避一輩子的,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上,是必須與人交往的,早晚有一天,我們都必須去麵對。
克服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勇敢地去麵對恐懼!就像一位心理學專家指出的那樣:“我們害怕的其實並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我們自己!”關鍵就是看你能不能戰勝自己,勇敢地邁出第一步!勇敢地去麵對!
直麵恐懼的根本還是在於人的心態。已經發生的事,必定會有解決的辦法,車到山前必有路,所以就沒必要去害怕;沒有發生的事不一定會發生,對莫須有的事物或東西就更沒有必要有恐懼感了。
親愛的朋友,讓我們擺正心態,丟掉恐懼,朝著自己的理想努力前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