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是成都某公司的業務員,性格外向的他跟客戶打交道如魚得水,工作業績攀升很快,深得領導器重。
前段時間,小王不願意上班,看到客戶就心慌、臉紅、手心冒汗,說話時眼睛不敢直視客戶,甚至說話也結巴起來,一看到客戶,平時很熟悉的產品特性都想不起來,心裏莫名地害怕。
小王以為是自己狀態不佳,可沒想到星期一起床後,小王看到鏡子裏的自己很陌生,看到父母時突然心跳得厲害,走出小區大門時也不敢抬手叫出租車,走進單位大門碰到同事也不敢打招呼。
小王很害怕,卻不知道自己到底怕什麼,隻想一直待在家裏不出門。小王的父母發現,兒子跟他們說話時,緊張得手不停地搓衣服,麵紅耳赤,表現出很煩躁的情緒,整天低著頭。
小王的這些表現,就是比較嚴重的恐懼症症狀了,必須要治療才行。
社交恐懼分為幾級。普通人遇到異性、陌生人時,心慌、臉紅,是正常現象,也是社交恐懼的初級表現。但如果與身邊認識的人交往都感覺恐懼時,就是社交恐懼的二級表現,也是社交恐懼中度表現。
如果像小王一樣,與家人、朋友這樣很熟的人交往時,也會有恐懼的心理,那他就是社交恐懼三級表現。一般來說,初級症狀不需要治療,但如果是二級或二級以上,就需要看醫生了。
在恐懼心理出現之前,我們一般能以常態應對社交活動,就算有恐懼也是在初級階段。一個人一旦出現社交恐懼,一般來說可能是他在成長過程中曾受過很大的挫折,那些事有可能他本人已經忘了,但在潛意識裏還影響著他。
社交恐懼症往往不是突然產生的,而是長期積累形成的。患者往往從小就在社交上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然解決,總是一遍遍重複舊有的困擾,令患者十分痛苦。
社交恐懼症在臨床上是很常見的疾病之一,多數以青少年發病率最高。具體表現形式是複雜多樣的,主要有以下幾個種類:
1.紅臉恐懼症。遇到羞澀的、難為情的或不好意思的情景時,不少青少年會臉紅或發生其他變化,這是很正常的。
而紅臉恐懼症患者則不然,他們不曾遇到那些情景,卻非常擔心自己在公眾場合被人關注或談論,會不由自主地出現不自然的表情動作,弄得自己尷尬難堪,因而恐懼社交。
2.對視恐懼症。主要表現就是在與人交往中,尤其是一對一的交往中,不敢看對方的眼睛,害怕和對方的視線相遇,恐懼和對方對視,始終回避他人的目光。
例如上課低著頭不敢看老師,怕和老師的目光碰上;出行時避開行人高峰時段,或走僻靜小道,走在路上不敢抬頭,害怕和行人的目光碰撞。
3.交往恐懼症。這是比較常見的也是較典型、較嚴重的一種表現形式。這類青少年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常常產生強烈的恐懼,焦慮不安,心慌氣短,顫抖出汗,甚至頭暈、惡心、四肢發軟、暈厥。嚴重者拒絕與任何人發生接觸,不參加任何社交活動,甚至無法上學。
4.被洞悉恐懼症。這類患者擔心自己的想法或內心世界,尤其是“醜陋、肮髒”的一麵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經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流露出來被他人了解,而使自己外在的、偽裝的良好名聲受到不應有的影響。
5.露醜恐懼症。這類患者害怕自己在他人麵前做出一些幼稚的、可笑的、愚蠢的、滑稽的、不雅的舉動或事情,如講錯話,動作舉止不自然,衣著打扮不整潔、不得體,從而影響自己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