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1 / 3)

此稍等”轉身走進小竹屋,提出一個包袱,遞予蕭笙。

蕭笙抖開一看,卻是一件錦袍,仍是寬袍大袖的款式,衣領袖口都儼儼的滾了邊,針腳細密,淺青色底,上用略深的青線繡了竹子,傲然卓然,風骨雅致。

九兒聲音低緩:“蕭大夫大恩,小女子無以為報,微薄心意,還請蕭大夫笑納”蕭笙輕撫新袍,溫煦一笑:“說什麼大恩,醫者父母心,這本是應該的”又見九兒期待的看著自己,輕咳一聲:“多謝李姑娘,我去換上”時以九月微涼,九兒摟緊小寶,側耳聆聽秋風拂過竹林的低吟,與山間彌漫的薄霧氣息,不覺癡了。

原來,並不是隻有深宅大院錦衣玉食才是生活,九兒輕聲低語:“小寶,你長大後定要像你義父這般,可不能像你那……你那……”

語句含混在嘴裏,又苦澀咽下,九兒輕歎一聲:“若是你長大也不學好,娘親定不饒你!”

小寶隻揮舞著小手,“哦哦”回應。

九兒低笑,輕拍小寶背脊,柔柔唱起吳儂小曲。

身後一陣悉索聲,九兒偏頭望去,但見蕭笙將平日隨意散落的長發儼儼綰起,用青色綢帶束高,錦袍微攏,行走間,青竹若隱若現。寬大的袖子垂下,竟有無限葳蕤。

蕭笙便這樣流水行雲的走來,如澗間清泉,如山中青竹,九兒從不知竟有人能有這般傲如竹淡如水的風流。

辭妝見家翁

蕭笙卻似穿不慣這華袍,小心翼翼的斂著袖,向九兒溫潤一揖:“很合身,有勞李姑娘”九兒隻一窒便回過神來,垂頭仍逗小寶。小寶卻似喜錦袍光華,直向蕭笙伸出小藕臂,嘴裏發出“啊、啊”的聲音。

蕭笙輕笑,拍拍手掌:“小寶來,義父抱”小寶更興奮了一些,小腿一蹬,便要向蕭笙懷中倒去。

九兒抓住小寶一衣領扯回來,皺眉:“不行,仔細又弄髒了義父的衣服”小寶隻無辜的搖晃著小手:“啊……哦……”

蕭笙卻極寵溺道:“來,小寶,義父帶你去洗臉”伸手接過小寶抱在懷中,又向九兒略略頷首,向溪邊走去。

瑟瑟秋風搖動竹葉沙沙作響,九兒攏著衣袖,環臂立在風中。

她家中繡樓下的玉桂已然開了吧,若在往年,她定是讓小翠在桂樹下鋪一塊絲布,將滿樹的桂子搖落包起來,送予娘親做桂花糕吃。

爹爹有幾壇上好的桂花釀,藏在酒窖中,她與三哥四哥知道了,悄悄溜下去,直喝到東倒西歪才被爹爹從酒窖裏挖出來。三哥四哥被家丁攙扶著罰去頂荊條,她卻安安穩穩窩在爹爹懷中,任爹爹抱著回了房。朦朧間還聽爹爹向娘親抱怨道:“女兒家竟有這樣的酒量,也不怕往後嚇著了她夫君”娘親輕笑:“這有什麼要緊的,為九兒找一門飲得酒的親事便好”那一段懵懂的歲月,隻覺呼吸間都凝滯著濃稠得化不開的桂花甜膩。此時九兒才驚覺,那彌漫的桂香,她竟是再也嗅不到了。

至小寒,山上便已冷得住不了了。縱是將門窗都牢牢合上,絲絲縷縷的寒意仍是從牆縫門縫中鑽進來。九兒鎮日將小寶抱在身上,但小寶仍是懨懨的,九兒大急,又不知如何是好,隻得將小寶一層一層裹得如粽子一般。

這日蕭笙下山歸來,抖抖鬥篷上的灰,遞予九兒一件皮裘:“收拾一下,馬車在山下”九兒驚惶站起:“去哪裏?”

驟然將小寶摟緊。小寶似覺不適,掙紮一下,嗚咽起來。

蕭笙接過小寶輕哄,又向九兒淺淺蘊笑:“去青州,你隻帶些衣物便可”九兒期期艾艾:“你也與我們一同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