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孝廉”指的是什麼(1 / 1)

“舉孝廉”是漢代一種選拔官吏的製度。“舉”即“舉薦”;“孝廉”即講孝道且廉潔之人。古人認為,隻有孝廉之人才能做好官,漢代政府便把“舉孝廉”作為一種方法和製度,用來發現和培養官吏預備人選。漢武帝即位後,曾多次詔令中央和地方行政長官向朝廷舉薦“孝廉”之人。漢代政府還規定,每年每二十萬戶中要推舉“孝廉”一人,由朝廷任命官職。

不過,到漢代後期“舉孝廉”已被門閥世族操縱和利用,他們控製當地鄉閭輿論,使察舉出現很多腐敗現象,很多是用錢買來的“孝廉公”,真正“孝廉”者不多。如漢朝流行的一首童謠所唱:“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所以,至魏晉時期,“九品中正製”取代了“舉孝廉”,但民間對於孝廉者還是相當敬重的。到清朝時,考取了舉人還會被稱為孝廉公,由此可見孝廉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