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學始建於漢代,是我國古代的大學。
漢武帝時,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提出“願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的建議。漢武帝接納了這一建議,於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在長安設太學。當時的太學由博士任教,起初設五經博士專門講授儒家經典《詩》《書》《禮》《易》《春秋》。漢宣帝時博士增至十二人。太學初建時隻有五十人,漢昭帝時增至一百人,至王莽篡政時增至一萬人。漢武帝不僅興辦太學,還下令各郡國設立學校官,自此地方教育係統初步建立。此後,曆代都有太學係統,隻是命名不盡相同,有的名為太學,有的則為國子學、國子監,但實質都為傳授儒家經典的最高學府,不僅培養了大批統治人才,在傳播文化方麵也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