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臏兵法》主要講了什麼內容(1 / 1)

《孫臏兵法》是繼《孫子兵法》後“孫子學派”的又一部巨作。據《漢書·藝文誌》記載,《孫子兵法》共有八十九篇、圖四卷。但從《隋書·經籍誌》開始,《孫臏兵法》在以後的著錄中再沒有出現過,由此人們推斷該書大約在東漢末年便已失傳。

1972年,臨沂市銀雀山漢墓竹簡出土,這部古兵法終於重見天日。《孫臏兵法》分上、下編,各十五篇。上篇包括《禽龐涓》《見威王》《威王問》和《陳忌問壘》等,是由孫臏的弟子在其著述和言論的基礎上輯錄、整理而成;上、下篇內容相仿,隻是在編撰體例上有所不同,目前無法確定下篇是否為孫臏及其弟子所著。如今我們所見的《孫臏兵法》收入十六篇,包括上篇十五篇,和下篇中的《五教法》。

《孫臏兵法》是對孫臏多年統兵作戰實踐經驗的總結,書中提出的一係列戰略戰術,對春秋以來的作戰陣法都起到了很好的借鑒和發展作用。當然,該書也有其局限和不足,如它摻雜有陰陽五行等學說,認為戰爭的勝負受日月星辰的影響,並且有時對戰爭中的地形等外在條件的分析過於片麵和絕對。不過,它依然有非常大的存在意義和價值,《孫臏兵法》可以說是戰國時期戰爭實踐的理論總結,在我國的軍事思想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