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就是唐三藏,本名玄奘。因其精通經、律、論三藏,通曉佛教經典,因此被人們尊稱為唐三藏。
三藏法師小時候就潛心向佛,他在各地遊曆的途中看到百姓的許多疾苦,他認為隻有佛法才能夠拯救這些處於水深火熱中的百姓,但當時通行的佛教經典不夠完整,在很多方麵都有欠缺。鑒於這一欠缺,他萌生了西行取經的想法。唐代貞觀三年,即公元629年,他曆盡千難萬險前往天竺取經求法,前後耗費17年,學習了天竺當時的大小乘學說,並帶回許多經典。回唐朝之後,他又花了19年時間對這些佛經進行翻譯。
唐太宗聽聞之後很感興趣,玄奘就在回憶中寫下了《大唐西域記》,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就是以這部書為主要模板編寫而成的。後來,通過《西遊記》這本書,玄奘成為家喻戶曉的大師,玄奘不僅對我國佛教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還促進了中印兩國的文化交流。現在所說的“西天取經”的故事,並不是像《西遊記》中描述的那樣,真的去了西天,而是指古印度,即佛教的發源地,佛祖釋迦牟尼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