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巧妙拒絕別人的原則
在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為難的事情,有人邀請你,可邀請的因由或地點對你來說卻不合適,有時人之所求對你來說實在是無能為力的。
這時,就要拒絕對方。拒絕的結果往往有兩種:一是雙方不歡而散,甚至因此而生隙;二是皆大歡喜,成為深交的契機。生活中不值得交往的無賴畢竟是少數,所以,要盡量使自己既不陷於被動,又不傷害對方的自尊,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學會拒絕。至少應把握這樣幾點原則:
(1)誠懇、靈活。
如果對方的邀請或饋贈是出於誠意,而在權衡利弊之後,你決定不接受,那你就應當誠懇地向對方解釋不能接受的理由,以免對方由於你的拒絕而抱怨或誤解。或者視對方情況采取一點靈活的方式也未嚐不可。
(2)尋找恰當的借口。
有時要拒絕對方的某一要求而又不便說明原因,也不便向對方多說什麼道理,你不妨尋找某個恰當的借口(或稱托詞),以正當的、不至於被對方責怪的理由來回避對方的要求,從而使對方放棄努力。因此,借口要符合客觀實際,最起碼要能自圓其說,令人相信;表達時態度應誠懇,不能裝腔作勢,忸怩作態。
(3)轉移對方的注意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人的注意力專一時,如果另有一種新的刺激參與,那麼人的注意力就很容易轉移到這種新的刺激上去。在社交中碰到對方提出自己一時難以答複的問題或難以滿足的要求時,我們不妨用“轉移注意力”的辦法,把對方吸引到另一件你可以辦到的事情上去,既能使啟己擺脫困境,又能滿足對方,使其不因你沒能解決那個難以解決的問題而怪你。
(4)巧妙地表達出“不”的意思。
具體可采取如下方式:
①用沉默表示“不”。當別人問你:“你喜歡小李嗎?”你心裏並不喜歡,這時,你可以不表態,或者一笑置之,別人即會明白。
一位不大熟識的朋友邀請你參加晚會,送來請帖,你可以不予回複。
它本身表明,你不願參加這樣的活動。
②用拖延表示“不”。一位女友想和你約會。她在電話裏問你:“今天晚上8點鍾去跳舞,好嗎?”你可以回答:“改天再約吧!方便的時候我給你去電話。”你的同事約你星期天去釣魚,你不想去,可以這樣回答:“其實我是個釣魚迷,可自從成了家,星期天就脫不開身了。”
③用推脫表示“不”。一位客人請求你替他換個房間,你可以說:
“對不起,這得值班經理決定,他現在不在。”
有人想找你談話,你看看表:“對不起,我還要參加一個會,改天行嗎?”
④用回避表示“不”。你和朋友去看了一部拙劣的武打片,出影院後,朋友問:“你覺得這部片子怎麼樣?”你可以回答:“我更喜歡抒情點的片子。”
⑤用反詰表示“不”。你和別人一起談論國家大事。當對方問:“你是否認為物價增長過快?”你可以回答:“那麼你認為增長太慢了嗎?”
你的戀人問:“你喜歡我嗎?”你可以回答:“你認為我喜歡你嗎?”
⑥用客氣表示“不”。當別人送禮品給你,而你又不能接受的情況下,你可以客氣地回絕。一是說客氣話;二是表示受寵若驚,不敢領受;三是強調對方留著它會有更多的用途等。
⑦用外交辭令說“不”。外交官們在遇到他們不想回答或不願回答的問題時,總是用一句話來搪塞:“無可奉告。”生活中,當我們暫時無法說“是與不是”時,也可用這句話。
還有一些話可以用作搪塞:“天知道。”“事實會告訴你的。”“這個嘛,很難說。”等等。
當我們羞於說“不”的時候,請恰當地運用上述方法吧。但是,在處理重大事務時,來不得半點含糊,應當明確說“不”。
⑧用幽默表示“不”。海明威住在美國愛達荷州時,適逢這個州競選的議員知道海明威很有聲望,想請海明威替他寫一篇頌揚文章,幫他多拉幾張選票。當他見到海明威,把要求提出來後,海明威一口答應翌日派人送去。第二天清早,議員果然收到海明威送來的一封信,打開一看,裏麵裝的是海明威太太過去寫給他的一封情書。議員當時以為海明威匆忙之中弄錯了,便把原件退回,順便又寫了一張便條,請海明威幫忙。
不一會兒,議員又收到海明威送來的第二封信,拆開一看,竟是一張遺囑,於是他就親自到海明威家詢問情況。海明威無可奈何地說:“我真的拿不出什麼東西給你,隻有這兩樣。您是要情書呢?還是要遺囑呢?”海明威極富幽默地拒絕了那位議員的要求,同時也諷刺了議員為了升官,不擇手段的醜惡嘴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