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同事發生了矛盾要不計前嫌
一旦與同事發生了矛盾,無非有兩種處理方式:一是耿耿於懷,勢不兩立;二是摒棄前嫌,重歸於好。顯然,後者是值得稱道的。
不計前嫌是一種很高的思想境界,是一種處理彼此積怨的好方法。
在同事之間,采取摒棄前嫌的言行,不僅有利於化解已有的矛盾,恢複和發展人際關係,而且有助於塑造自身良好形象,贏得輿論好評,營造良好的人際環境氛圍,促進個人的發展。
當然,從實際情況看,人們一旦結仇,彼此之間傷了感情,心靈上必然留下傷疤,要做到不計前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需要當事人有足夠的勇氣,如果你感到勇氣不足,可參考如下建議:
(1)盡量追求愉快的生活。
一般人都希望自己生活中充滿愉快,不想發生矛盾,造成隔閡。這種心理傾向對於消除積怨有積極意義。當與同事發生矛盾時,人們會感到十分痛苦,但這畢竟還是短暫的。如果彼此間因此結怨記仇,心裏結上了疙瘩,那就成了一塊“心病”,會使自己長期籠罩在陰影中,生活必然要添不少苦澀滋味。在單位裏同事間不和,這是最叫人痛苦和難受的事情。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彼此別別扭扭,磕磕碰碰,不但在精神上折磨難忍,而且還會影響到工作,實在是得不償失。所以,當彼此已經結仇,在冷靜下來之後,不妨多想一想如此對立可能造成的危害和痛苦,多想一想“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多一個仇人多一堵牆”的道理,權衡一下利弊得失,在此基礎上,再想一想人際關係和諧融洽的美好情景,這樣就會為了追求生活的愉快而淡化矛盾,生出和解的意願和動機,主動伸出手來,握手言和。
(2)促使狹隘意識讓位給寬容。
完善人格形象是一切正直的人們的理想和追求。當意識到記仇怨恨是小人之舉,寬容大度是高尚人格時,人們必然會在這一目標感召下做出正確的選擇。有些人所以不能摒棄前嫌,往往與個人麵子自尊有關,他們覺得自己受了傷害,這口氣出不來,難以和解。尤其是受傷害較重的一方更是如此。對於當事人來說,應加強思想修養,反思一下自己所追求的人格目標,那時狹隘意識就會讓位給寬容。更何況有些不愉快的事情已經過去,時過境遷,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人們就不必總是把往事記在心裏。如果采取高姿態,主動化解矛盾,就能優化自我形象,甚至能有效地感化對方,引起對方心靈的震撼和良心發現,從而帶來積極的人際關係成果,可謂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3)冷靜下來,變一變看問題的角度。
從實際情況看,人們對往事耿耿於懷,還與看問題的角度有關。有些人遇事時頭腦發熱,主觀偏激,出言不遜,把矛頭指向對方;事過之後依然怨憤難平,總感到對方對不住自己,心理不平衡,自然難以走到一起。如果這些人頭腦冷靜一些,變一變看問題的角度,多從當時發生問題的客觀條件、對方的處境去考慮,就會變得客觀一些,並得出不同的看法和結論,進而原諒對方的過失,產生和解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