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心理測試:你能做到多成功(2 / 2)

心理分析

像小剛這樣的年輕人,產生職業疲憊與人際關係有關。由於他們是第一批獨生子女,從小成長的環境缺乏兄弟姐妹和小朋友,從而缺乏與人合作的經驗,在他們的概念係統裏,一切都要以自己為中心,誰都要為自己服務,自己的意誌不能受到一點違抗,導致抗挫折能力低。一旦到了工作中,他們需要麵對複雜的人際互動,需要與人合作,也要麵對競爭,需要設身處地地維護人際關係,於是自然感到被掣肘。

在工作中,當遇到領導的批評,同事的矛盾時,他們往往采取“被動攻擊”和“逃避”的防禦機製,以工作上的沒有鬥誌和成績不佳來間接反抗領導的管教和競爭中的矛盾,以傷害自己利益的方式來象征性地反擊別人的一點點不友好,過後還會很委屈,像小剛則是采取極端做法。他們這種以被動的方式發泄自己心中憤怒的方式,會給他們的職業生涯造成很多阻礙。讀不懂他們“語言”的領導和同事往往感到莫名其妙,不知道哪句話得罪了他,導致其離職或者整天無精打采。如果年輕人總是陷於這種狀態,時間一長,他們的工作鬥誌會逐漸被被動攻擊的反抗方式磨滅,在矛盾不突出時也變得消極。

像小剛這樣的年輕人需要意識到,在單位不比在家,員工需要時刻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看事情、想問題,學會團隊合作、合理競爭,不要拿家裏的模式來應對外麵的工作,否則得不償失。另外,不要一遇到困難就往家跑,逃避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隻有麵對問題,真正開始成長,才可能逐漸解決問題。

案例4:

小悅是一名工作四年的白領,每天領導交給的工作,到中午就做完了,剩下的時間就白白花在網絡聊天和發呆中。她覺得,以前在學校,什麼都是老師安排好的,自己隻要跟著走就行了,現在在工作單位仍然可以這樣。但在不久前公司的一次匿名調查中,小悅和競爭對手相比分數很低,這讓她很擔心,怕被炒魷魚,但自己又實在學不會管理自己的事業和生活,這使她很苦悶。

心理分析

像小悅這樣的年輕人,其職業疲憊與缺乏自我發展、自我管理的能力有關。

他們從小接受應試教育,學習上有老師家長指點,自己隻要聰明、跟著學就行了,並不需要自己考慮自己怎麼發展的問題。到了工作中,他們發現,原來的“全天候保姆”不見了,大把的自由多得令他們無法應對,在自由之中怎樣選擇?怎樣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表?怎樣建立發展的長期和短期目標?在困惑中,他們幹脆不發展,除了領導明確交給的任務就不主動做別的,長此以往會形成工作中的被動局麵,甚至失去了工作激情,結果輸給更有競爭意識的對手。

其實,工作是人生的第二次學習,會考試的學生並不一定會工作。在工作中,有時自己指導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和情商,比考了多少分更重要。

要培養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就要發展“元認知”,也就是學會如何學習及如何工作,這在某些時候比工作學習本身更重要。偏偏這項技能學校裏很少直接教,到了工作中都需要自己悟,以及向前輩請教,最重要的是你要有思想和人格上的獨立性,能夠做自己的主人。

那麼,年輕人怎樣麵對職業疲憊,如何才能維護自己對職業的興趣和喜愛?

首先,培養自己規劃人生道路的能力,也就是職場的判斷力,從而提升自己的職業競爭優勢。麵對職業疲憊要分清是工作不適合你,還是自己沒有進入角色。如果是前者,那就需要一方麵踏實工作,另一方麵不斷補充自己希望從事領域的新知識,以適應將來可能的轉型。如果是後者,就需要找到自己疲憊的原因,針對具體原因找到解決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