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彥謙

《石林詩話》雲:“楊大年、劉子儀皆喜彥謙詩,以其用事精巧,對偶清切。黃魯直詩體雖不類,然不以楊、劉為過也。”

《蔡寬夫詩話》雲:“楊文公酷喜唐彥謙詩,至親書以自隨。彥謙詩亦不多,格力卑弱,僅與羅隱相先後。不知文公何以取之?當是時以偶儷為工耳。”

黃山穀雲:“唐彥謙最善用事。”

過長陵題高廟

長安高闕此安劉,袝葬累累盡列侯。豐上舊居無故裏,沛中原廟對荒丘(一)。耳聞明主持三尺,眼見愚民盜一抔。千古腐儒騎瘦馬,灞陵斜日重回頭。

《藝苑雌黃》雲:“《前漢·張釋之傳》雲:‘假如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顏師古注雲:“抔,音步侯反,謂以手掬之也。其字從手。不忍言毀徹,故止雲取土耳。今學者讀為杯勺之杯,非也。杯,非盛土之物。”郭氏《佩觹》雲:“抔,步侯切,手掬也。亦古文‘裒’字。”駱賓王《為徐敬業檄武後》雲:“一抔之土未幹,六尺之孤安在?”正用漢史語。

《石林詩話》雲:“黃魯直每讀此詩,稱賞不已,多示學詩者,以為模式。‘三尺’‘一抔’雖是著題,然語皆歇後。一抔事無兩出,或可略土字。如三尺,則三尺律、三尺喙皆可言,獨劍乎?‘耳聞明主’、‘眼見愚民’,尤不成語。餘數見交遊道魯直語,意不可解。東坡有‘買牛但自捐三尺,射鼠何勞挽六鈞’,亦同此病。六鈞可去弓字,三尺不可去劍字,此理甚易知也。”

劉後村雲:“楊、劉諸人,師李義山可也。又師唐彥謙,唐詩雖雕斫對偶,然求如‘一抔’、‘三尺’之聯,惜不多見。”

(一)“長安”四句原缺,據《全唐詩》補。

(附)僧惠洪詩

人生如逆旅,歲月苦逼催。安知賢與愚,同作土一抔。

愚謂:此詩隻是翻杜子美“孔丘盜蹠俱塵埃”之語耳。

《藝苑雌黃》雲:“或謂《唐韻》、《集韻》上平聲,並出一‘抔’字,鋪枚切,手掬也。意與步侯切者頗同。惠洪雖誕妄,必不讀‘抔’為杯勺之‘杯’。但其詩泛使‘土一抔’,不正用《漢書》長陵事,故作鋪枚切讀耳。未知其果然否?”

《洪駒父詩話》雲:“唐彥謙又有《題津河亭》雲:‘煙橫博望乘槎水,月上文王避雨陵。’皆佳句也。”

仲山漢高祖兄劉仲葬於此山。

千載遺蹤寄薜蘿,沛中鄉裏漢山河。長陵亦是閑丘壟,異日誰知與仲多。

《漢書》雲:“淮南王等朝未央宮,置酒前殿。上奉玉卮為太上皇壽,曰:‘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仲力。今某之業所就,孰與仲多?’殿上皆稱萬歲,大笑為樂。”

謝疊山雲:“觀此詩,則貧富貴賤等是空花。有道者一不以此累其心。堯讓天下,許由不受,亦見此理。”

愚謂:彥謙此詩之意,以為高祖得天下之後,乃與兄仲較產業所就之多寡。及其死也,則長陵與仲山均之為一抔土耳,果何多寡之分邪?

韓致堯

高秀實雲:“韓偓《香奩集》麗而無骨。李端叔意喜致堯詩,誦其序雲:‘咀五色之靈芝,香生九竅;咽三危之瑞露,美動七情。’秀實雲:‘勸不得也,勸不得也!’”

《遁齋閑覽》雲:“《筆談》謂《香奩集》乃和凝所為,後人嫁其名於韓偓,誤矣。唐吳融詩集中有《和韓致堯侍郎無題》二首,與《香奩集》中《無題》韻正同,偓序中亦具載其事。”

謝人惠含桃

時節雖同氣味殊,未知堪薦寢園無。合充鳳食留三島,誰許鶯偷過五湖。苦筍恐難同象匕,秦中謂三月為櫻筍時。酪漿無複瑩蠙珠。金鑾歲歲長宣賜,忍淚看天憶帝都。

序雲:湖南絕少含桃,偶人以新摘者見惠,感事傷懷,因成四韻。

《複齋漫錄》雲:“致堯昭宗時,以翰林承旨謫嶺表,道湖南,《謝人惠含桃》詩雲:‘金鑾歲歲長宣賜,忍淚看天憶帝都。’自注雲:‘每歲初進之後,先宣賜學士。’韓子蒼《謝人惠茶》詩,意亦本致堯,而語益工。”

(附)韓子蒼謝人惠茶

白發前朝舊史官,風爐煮茗暮江寒。蒼龍不複從天下,拭淚看君小鳳團。

自注雲:“史官月賜龍團。”

寒食夜

策策輕寒剪剪風,杏花飄雪小桃紅。夜深斜搭秋千索,樓閣朦朧細雨中。

清江碧草兩悠悠,各自風流下種愁。正是落花寒食雨,夜深無伴倚空樓。

《遁齋閑覽》雲:“韓致堯詩,詞致婉麗,如此絕者是也。”

偶題

手風慵展八行書,眼暗休尋九局圖。窗裏日光飛野馬,案頭筠管長蒲盧。謀身拙為安蛇足,報國危曾埒虎須。滿世可能無默識,未知誰擬試齊竽。

《潘子真詩話》雲:“山穀嚐謂餘言,老杜身雖在流落顛沛中,其心未嚐一日不在本朝,故善陳時事,句律精深,超古作者,忠義之氣,激發而然。韓偓貶逐後,依王審知。如集中所載此詩,其詞淒楚,切而不迫,亦不忘其君者也。”

雷公

閑人倚柱笑雷公,又向深山霹怪鬆。必若有蘇天下意,何如驚起武侯龍。

《世說》雲:“夏侯泰初倚柱作書,時霹靂破柱,衣服焦然,神色無變,書亦如故。賓客左右皆跌蕩,不能住。”韓偓詩用“倚柱”二字,有來處。

(附)朱喬年冬幹

陌上冬幹泣老農,天留甘雨付春工。阿香急試雷霆手,莫放人間有臥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