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市名”原無,據《白氏長慶集序》補。

《蔡寬夫詩話》雲:“司空圖善論前人詩,謂元、白為力勍氣僝,乃都會之豪估,可謂切中其病。”

《許彥周詩話》雲:“東坡《祭柳子玉》文:‘郊寒島瘦,元輕白俗。’此語具眼。客見詰曰:‘子盛稱白樂天、孟東野詩,又愛元微之詩,而取此語何也?’仆曰:‘論道當嚴,取人當恕。’此八字,東坡論道之語也。”

(附)楊汝士壓倒元白詩

隔坐須知賜禦屏,盡將仙翰入高冥。文章舊價留鸞掖,桃李新陰在鯉庭。再歲生徒陳賀宴,一時良史盡傳馨。當年疏傳雖雲盛,詎有茲賢醉醁醽。

《詩話》雲:“寶曆中,楊嗣複具慶先仆射,自洛入覲,嗣複率生徒迎於潼關,宴於新昌第。時元、白俱在焉,皆即席賦詩。楊汝士詩後成,元白覽之失色。汝士是日大醉,歸謂諸子曰:‘今日壓倒元、白矣。’”

(附)薛道衡昔昔鹽

垂柳覆金堤,蘼蕪葉複齊。水溢芙蓉沼,花飛桃李蹊。采桑秦氏女,織錦竇家妻。關山別蕩子,風月守空閨。常斂千金笑,長垂雙玉啼。盤龍隨鏡隱,彩鳳逐幃低。飛魂同夜鵲,倦寢憶晨雞。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前年過代北,今歲往遼西。一去無消息,那能惜馬蹄。

洪氏《容齋續筆》雲:“按《通鑒》:隋煬帝誅薛道衡,曰:‘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此詩乃道衡所作,名《昔昔鹽》,凡十韻。《文苑英華》題作劉長卿《別蕩子》,恐《長卿集》初無此篇,誤也。又《玄怪錄》載籧篨三娘工唱《阿鵲鹽》。又有《突厥鹽》、《黃帝鹽》、《白鴿鹽》、《神雀鹽》、《疏勒滿座鹽》、《歸國鹽》。唐詩有雲:‘媚賴吳娘唱是鹽。’又有雲:‘更奏新聲刮骨鹽。’然則歌詩謂之鹽者,如吟、行、曲、引之類。今南嶽廟獻神樂曲有《黃帝鹽》,俗傳以為《黃帝炎》,《長沙誌》從而書之,蓋不考也。”

《資治通鑒》雲:“隋煬帝善屬文,不欲人出其右。薛道衡死,帝曰:‘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王胄死,帝誦其佳句曰:‘“庭草無人隨意綠”,複能作此詩邪?’”胡苕溪雲:“人君不當與臣下爭能,故煬帝忮心一起,二臣皆不得其死,哀哉!然為人臣者,亦當悟其微旨。晉武帝欲擅書名,王僧虔遂不敢顯跡,常以掘筆書。宋文帝好文章,自謂莫能及。鮑照於所為文章,遂多鄙言俚句。故二君者亦無得以嫉之,終見容於二世。豈非明哲保身之要術乎?”

李涉

再葺夷陵幽居

負郭依山一徑深,萬竿如束翠沉沉。從來愛物多成癖,辛苦移家為竹林。

晉王徽之,字子猷。時吳中一士大夫家有好竹,欲觀之,即出,坐輿造竹下。嚐借居空宅中,便令栽竹。或問之,子猷但嘯詠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邪?”李涉之愛,亦子猷之愛雲。

登山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

《談藪》雲:“東坡一日訪佛印於竹寺,印款之,坡因誦李涉詩雲:‘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印曰:‘學士閑得半日,老僧忙了半日。’相與發一大笑。”

竹裏

竹裏編茅倚石門,竹莖疏處見前村。閑眠盡日無人到,自有春風為掃門。

愚謂:李涉三詩,皆以竹言,真愛物之成癖者也。東坡亦有《綠筠軒詩》,言竹之佳趣。今附於左。

(附)東坡詠於潛僧綠筠軒

寧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傍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癡。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

王播

唐史雲:“王播少孤貧,嗜權利。穆宗立,權幸競進,播賴其力,至宰輔,不厭人望,出為淮南節度使。”

題揚州木蘭院

二十年前此院遊,木蘭花發院初修。而今再到經行處,樹老無花僧白頭。

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闍黎飯後鍾。三十年來塵撲麵,而今始得碧紗籠。

小說雲:“王播少孤貧,客揚州木蘭院,隨僧齋粥。僧厭苦之,飯後擊鍾。其後播鎮揚州,訪舊題詩處,有曰:‘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闍黎飯後鍾。’已碧紗籠之矣。乃續雲:‘三十年來塵撲麵,而今始得碧紗籠。’”

胡苕溪雲:“按《古今詩話》雲:‘王播少孤貧,嚐客揚州惠昭寺木蘭院,隨僧齋飧,僧頗厭之。及播至,已飯矣。後二紀,播自重位鎮是邦,因訪舊遊,向所題以碧紗籠之,播乃題二絕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