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按東坡雲:“世傳王播飯後鍾詩,蓋揚州石塔寺事也。相傳如此,戲作詩雲。”

(附)東坡戲作

饑眼眩西東,詩腸忘早晏。雖知燈是火,不悟鍾非飯。山僧異漂母,但可供一管。胡為二十年,記憶作此訕。齋廚養若人,無益隻遺患。乃知飯後鍾,闍黎蓋具眼。

胡苕溪雲:“東坡此詩,其貶之也至矣。”

(附)魏野題僧寺

世情冷暖由分別,何必區區較異同。若得常將紅袖拂,也應勝似碧紗籠。

《古今詩話》雲:“寇萊公典陝日,與處士魏野同遊僧寺,觀覽舊遊,有留題處,公詩皆用碧紗籠之,至野詩,則塵蒙其上。時從行官妓之惠黠者輒以紅袖拂之。野顧公笑,因題詩雲。”

韓翃

寒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新煙散入五侯家。

《本事詩》雲:“唐德宗時,製誥闕人,中書兩進名,禦筆不點。又請之,上批曰:‘與韓翃。’時有與翃同姓名者,為江淮刺史,又具二人同進,上複批此詩,‘日暮漢宮傳蠟燭,新煙散入五侯家’,曰:‘與此韓翃。’”

(附)沈佺期歡州不作寒食

海外無寒食,春來不見餳。洛陽新甲子,何日是清明。花柳爭朝發,軒車滿路迎。帝鄉遙可念,腸斷報親情。

劉夢得《嘉話》雲:“為詩用僻字須有來處,‘春來不見餳’,嚐疑‘餳’字,因讀《毛詩·鄭箋》說吹簫處雲:‘即今賣餳人家物。’六經惟此注中有‘餳’字。後輩業詩,即須有據,不可學常人率爾而道也。”至本朝宋子京《寒食》詩雲:“草色引開盤馬路,簫聲吹暖賣餳天。”亦用《鄭箋》吹簫賣餳之義。

《緗素雜記》雲:“寒食、清明多有用餳粥事,如李義山詩雲:‘粥香餳白杏花天。’宋子京《途中清明》雲:‘漠漠輕煙著早桐,客甌餳粥對離中。’六一居士詩雲:‘杯盤餳粥春風冷,池館榆錢夜雨新。’又雲:‘多病正愁餳粥冷。’坡詩雲:‘新火發茶乳,溫風散粥餳。’皆清明、寒食詩也。”

胡苕溪雲:“寒食詩,古人多用餳事。重九詩,未有用糕事者,惟崔德符和詩有雲。”今附於左。

(附)崔德符和呂居仁九日

街頭未易著清香,折取蕭蕭滿把黃。歸去乞錢煩裏社,買糕沽酒作重陽。

《聞見後錄》雲:“劉夢得作《九日》詩,欲用‘糕’字,以《五經》中無之,輟不複為。宋子京以為不然,特於《九日》詩中用‘糕’字,為古今絕唱。”今附於左。

(附)宋子京九日食糕

飆館輕霜拂曙袍,糗餈花飲鬥分曹。劉郎不敢題糕字,空負詩中一世豪。

按《周禮·籩人》:“羞籩之實,糗餌粉餈。”注曰:糗餌者,宜米屑蒸之,以棗豆之味或謂之餈,今餌也。《方言》:“餌謂之糕”。

張繼

《石林詩話》雲:“張繼詩三十餘篇,餘家有之,往往佳句甚多也。”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半夜鍾聲到客船。

《王直方詩話》雲:“歐公言,唐人有‘姑蘇城外寒山寺,半夜鍾聲到客船’之句,說者雲,句則佳也,其如三更不是撞鍾時。餘觀於鵠《送宮人入道》詩雲:‘定知別往宮中伴,應聽緱山半夜鍾。’而白樂天亦雲:‘新秋鬆影下,半夜鍾聲後。’豈唐人多用此語也?倘非遞相沿襲,恐必有說耳。”

《石林詩話》雲:“張繼此詩,歐公嚐病其半夜非打鍾時,蓋未嚐至吳中。今吳中寺,實夜半打鍾也。”

《詩眼》雲:“歐公以‘夜半鍾聲到客船’為語病,《南史》載:齊武帝景陽樓有三更五更鍾,丘仲孚讀書以中宵鍾為限。阮景仲為吳興守,禁半夜鍾,唐詩人尤多言之。今佛宮一夜鳴鈴,俗謂之‘定夜鍾’,不知唐人所謂‘半夜鍾’者,景陽三更鍾邪,今之定夜鍾耶!然於義皆無害,文忠偶不考耳。”

《複齋漫錄》雲:“歐公譏張繼詩,謂夜半非打鍾時。然唐詩人皇甫冉有《秋夜宿嚴維宅詩》亦雲。”今附於左。

(附)皇甫冉宿嚴維宅

昔聞玄度宅,門向會稽峰。君住東湖下,清風繼舊蹤。秋深臨水月,夜半隔山鍾。世故多離別,良宵詎可逢。

案:維所居在會稽,鍾聲亦鳴於半夜,遂知張繼詩為不誤,歐公偶不察耳。而半夜鍾,亦不止姑蘇有之也。

愚記溫庭筠詩亦雲:“悠然旅思頻回首,無複鬆窗半夜鍾。”庭筠詩見白樂天詩後。又陳羽《與溫商夜別》詩亦雲“隔水悠揚午夜鍾”,乃知唐人詩多用此也。

(附)劉彥衝景陽鍾

景陽鍾動曉寒清,度柳穿花隱隱聲。三十六宮梳洗罷,卻吹殘燭到天明。

劉彥衝此詩,人多喜之。但景陽樓有三更五更鍾,此詩言五更鍾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