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的人,往往適時自己退一步,讓他人超越一下,這樣不僅不會把自己擠下去,反而他人因不會感受到威脅,降低了敵意的程度。這在邏輯上看似不通,但是在實踐中卻是行得通的,恰到好處的“退”,既可防止自己人“卡位”,也可避免對手的衝撞。
一天,漢文帝上殿,各大臣一一叩見之後,漢文帝發現丞相陳平沒上朝,他問道:“丞相陳平為何不來?”太尉周勃站出來說道:“丞相陳平正在生病,體力不支,不能叩見皇上,請皇上原諒。”漢文帝心裏納悶,昨日還見他身體好好的,怎麼今天就病了?不過他不動聲色,隻是說:“好,知道了,退下。”
退朝後,漢文帝想派人去請陳平,但一想,陳平是開國老臣,自己應當把他當做父親對待,父親有病,兒子隻能前去探望,哪有召見之理。於是到後宮換上平日穿的便服,到陳平家探視。
陳平正躺在家裏看書,見漢文帝來了,慌忙起身行禮。漢文帝急忙把他扶起,說:“不敢,朕視卿為父親,以後除了在朝廷上,其他場合一律免除君臣之禮。”漢文帝掃視一下屋裏的陳設,又說:“今天聽太尉說您病了,特地前來探望,不知是否請過禦醫診視?你年歲大了,有病可不要耽擱呀!”文帝如此關懷,使陳平非常感動,他覺得不能再隱瞞下去了。於是對文帝講了心裏話:“皇上太仁慈了,可我對不起皇上的一片愛臣之心,我犯了欺君之罪呀!”原來陳平沒有病,是裝病。他為會麼要裝病呢?他不想當丞相,要把相位讓給周勃。漢文帝問:“為什麼?”
陳平就把他讓相的理由說出來了。原來高祖劉邦在位時,為了保證漢朝宗室的傳承,規定“非劉氏者不得為王”。高祖死後,惠帝懦弱,呂後不顧高祖遺訓,立呂氏家族子弟為王,使得諸呂勢力越來越大,劉家的勢力日益衰微。呂後死後,諸呂結黨,欲謀叛亂,丞相陳平認為時機已到,與太尉周勃共商大計,滅掉諸呂奪取政權。陳平認為,新帝繼位應按功晉爵。周勃消滅呂氏集團,功勞比自己大,自己應該把丞相的位子讓給周勃,但是周勃不肯接受,認為消滅呂氏集團,主謀是陳平。陳平便假裝有病,不上朝,使文帝有理由任命周勃為丞相,也使周勃義不容辭擔起丞相職務。
陳平把這一切都對文帝說清之後,接著誠懇地說:“高祖在時,周勃的功勞不如我;誅滅諸呂時,我的功勞不如太尉。所以我願意把相位讓給他,請皇上恩準。”
文帝本來不知消滅諸呂的細節,他是在諸呂倒台後,才被陳平和周勃接到長安的。聽了陳平的解釋,才知周勃立下了大功,便同意陳平的請求,任命周勃為右丞相,位居第一,任陳平為左丞相,位居第二。文帝想做個有作為的皇帝,他要親自過問國家大事。一天上朝時,他問右丞相周勃:“現在一天的時間裏,全國被判刑的有多少人?”周勃說不知道。文帝又問:“全國一年的錢有多少,收入有多少?支出有多少?”周勃還是回答不上來,感到慚愧至極,無地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