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1章 軟硬兼施,能柔能剛(1 / 1)

許多強悍之人,盡管武藝超群,生性勇猛,但生來粗魯、莽撞,因此,要想駕禦悍將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悍將的優點是勇敢、不借力,衝鋒陷陣的時候,還真少不了他。所以,悍將就像烈馬,要想使用他,先要收服他。

什麼人能收服悍將呢?有兩種人:一種是比悍將更強悍的人;另一種是有威嚴,能震懾住悍將的人。

清朝名臣曾國藩的手下有一員悍將,叫陳國瑞,此人原是蒙古王爺僧格林沁的手下大將。他從未讀過書,更不知道什麼德不德的,隻要開口說的就是髒話。隻要想於的事,任天塌下來也要辦成。

當年他十五歲時,在家鄉湖北應城投了太平軍,後來又投降清軍,幾經輾轉被收在僧格林沁部下。據說他異常驍勇。打仗時,炮彈擊碎了他手中的酒杯,他不但不避,反而抓起椅子,端坐在營房外,高叫“向我開炮”,使手下都很敬畏他。

要說他是粗魯莽撞之人,僧格林泌比他有過之無不及。傳說僧王是個暴虐、狂躁、喜怒無常之人,聽手下彙報戰況也要到處走動,讚賞時不是割一大塊肉塞進對方嘴裏,就是端一大碗酒強迫別人喝下去。發怒時則用鞭子抽打或衝過去擰臉扯辮子,搞得很多人部難以接受。隻有陳國瑞不怕這僧王。他是打心眼兒裏佩服僧格沁林。

僧王死後,曾國藩接替剿撚事宜,與陳國瑞軍打上了交道。當處理陳國瑞與劉銘任所統率的兩軍械鬥事宜時,曾國藩感到隻有讓他真心地服自己,才有可能在今後真正地使用他。於是,曾國藩拿定注意,先以凜然不可侵犯的正氣打擊陳國瑞的囂張氣焰,繼而曆數他的劣跡暴行,使他知道自己的過錯和別人的評價。當陳國瑞灰心喪氣,準備打退堂鼓時,曾國藩話鋒一轉,又表揚了他的勇敢、不好色、不貪財等優點,告訴他是個大育前途的將才,切不可以莽撞自毀前程。使陳國瑞又振奮起來。緊接著,曾國藩坐到他麵前,像與兒子談話那樣諄淳教導他,給他訂下了攏民、不私鬥、不梗令三條規矩,一番話說得陳國瑞口服心服,無言可辯,隻得惟惟退出。

但是,陳國瑞的莽性難改,所以一回營就照樣不理睬曾國藩所下命令。看到軟的作用不大,曾國藩馬上請到聖旨,撤去陳國瑞幫辦軍務之職,剝去黃馬褂,責令戴罪立功,以觀後效,並且告訴他再不聽令就要撤職查辦,發往軍台效力了。陳國瑞一想到那無酒無肉、無權無勢的生活,立即表示聽曾夫人的話,率領部隊開往指定地點。

所以,曾國藩以軟硬兼施的辦法,剃了陳國瑞這個刺頭。寬嚴並施才能相得益彰。

作為一名領導,要實現自己的意圖,必須與下屬取得溝通,而富人情味就是溝通的一道橋梁。它可以有助於上下雙方找到共同點,並在心理上強化這種共同認識,從而消除隔膜增加了解,縮小距離。

有許多身居高位的人物,會記得隻見過一兩次麵的下屬的名字,在電梯上或門口遇見時,點頭微笑之餘,叫出下屬的名字,會令下屬受寵若驚。

上司要贏得下屬的心悅誠服,一定要寬嚴並施。所謂寬,則不外乎親切的話語及優厚的待遇,尤其是話語。要記住下屬的姓名,每天早上打招呼時,如果親切地呼喚出下屬的名字再加上一個微笑,這名下屬當天的工作效率一定會大大提高,他會感到,上司是記得我的,我得好好幹!

對待下屬,還要關心他們的生活,聆聽他們的憂慮,他們的起居飲食都要考慮周全。

所謂嚴,就是必須有命令與批評。一定要令行禁止,不能始終客客氣氣,為維護自己平和謙虛的印象,而不好意思直斥其非。必然拿出做上司的威嚴來,讓下屬知道你的判斷是正確的,必須不折不扣地執行。

上司的威嚴還在對下屬布置工作,交代任務上。一方麵要敢於放手讓下屬去做,不要自己包打天下;一方麵在交代任務時,要明確要求,什麼時間完成,達到什麼標準。布置了以後,還必須檢驗下屬完成的情況。

寬嚴並施,才能駕馭好下屬,發揮他們的才能。

對於部下,應用慈母的手緊握鍾馗的利劍。平日裏關懷備至,錯誤時嚴加懲誡,寬嚴並施,如此才能成功統禦。

剛柔相濟則不可偏廢

古人日:剛柔之道在於剛可壓柔、柔可克剛。若太柔即靡,太剛則折。所以得天地之道,宜剛柔相濟,不可偏廢。

一個人如果懂得剛柔之道,則處事矣,為官矣就會事半功倍,恰到好處。

[識破厚黑點睛]

1.掌握了黑臉白臉術當能屈能伸,能柔能剛,亦寬亦嚴,亦恩亦威。

2.對待下屬既要有軟的一手,也要有硬的一手。隻有恩威並用,才能真正樹立大正的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