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治療冠心病、病態竇房結綜合征均有較好療效。症見心胸陣痛,如刺如絞,固定不移,入夜為甚,伴有胸悶心悸、麵色晦暗。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舌下絡脈青紫,脈沉澀或結代。
【方解】附子、肉桂屬大熱之品,功能補腎壯陽,人參補氣益陰,三七活血化瘀,麝香、冰片開竅醒神,活血散結,全方共奏養心益氣,活血化瘀之功。
【用法】以上各藥研為極細末,拌和均勻後裝入膠囊中,每個膠囊裝生藥1克,每日服3次,每次服1克。
【方四】丹參飲子
【來源】《冠心病良方》
【組成】柴胡6克,陳皮6克,丹參32克,合歡花15克
【加減】血瘀為主者,可加大丹參用量,並酌加當歸、三七粉;氣虛甚者,酌加黃芪、太子參;氣陰兩虛者,可酌加西洋參、麥門冬、玉竹;血瘀氣滯者,加降香、川芎;氣滯鬱熱者,加黃連、竹茹。
【功用】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主治】適用於冠心病所致頭暈、胸悶、心悸、心慌、心胸陣痛,如刺如絞,固定不移,入夜為甚等症。
【用法】水煎服。4味藥先用水浸透,然後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30分鍾。每日服3次,每次50毫升。
【按】方中重用丹參以活血,餘下3味均有明顯的理氣寬中作用。
【方五】延胡川楝湯
【來源】《中國民間驗方大全》
【組成】延胡索30克,川楝子30克
【加減】寒證較顯著者加附子10克、幹薑6克;伴血瘀表現者加當歸15克、丹參10克。
【功用】行氣止痛。
【主治】本方適用於心前區疼痛、胸悶者。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按】方中延胡索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川楝子行氣止痛,兩藥合用止痛之力增強,故能止痹痛。
【方六】首烏玉米粥
【來源】《中國民間驗方大全》
【組成】何首烏100克,玉米麵50克
【加減】津液不足,口幹舌燥之症甚者,常加桑椹、麥冬、玉竹、石斛、天花粉;若心陰虛甚,盜汗心煩,加麥冬、五味子、柏子仁、酸棗仁。
【功用】滋陰益腎,養心安神。
【主治】治療胸痹心痛證屬心腎陰虛者。症見頭暈耳鳴,麵紅目赤,口幹舌燥,性急易怒,腰酸腿軟,大便幹結,夜尿頻數,心悸氣短,胸悶等症。
【用法】將玉米麵炒黃與研好之何首烏細末混合。每日3次,空腹服用,每次2~3克。
【按】方中何首烏能補血養肝,益精固腎,烏須發,強筋骨。
【方七】菊花山楂茶
【來源】《中國民間驗方大全》
【組成】菊花3克,生山楂片15克,草決明15克
【加減】兼見血虛而視力減弱者或加當歸、白艾或菊花;兼耳聾者加磁石、葛根;兼腎陽虛者加肉桂、附片、巴戟天。
【功用】益陰製陽。
【主治】治療胸痹心痛證屬陰虛陽亢者。症見心痛胸悶,煩躁不安,易於激動,頭痛且暈,肢麻麵赤,煩熱口幹,舌質紅或紫暗,苔薄黃,脈細弦有力。
【方解】方中菊花滋陰清熱,養心安神之效明顯,配伍草決明清熱明目,山楂調胃行氣止痛,全方共奏益陰製陽止痛之功。
【用法】藥入保溫瓶,用沸水衝泡半小時。頻頻飲用。每天1次,連服15~20天。